<p class="ql-block">漫步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 这并不是游览名胜古迹或自然风光,我走在断桥上的心情复杂而沉重。</p><p class="ql-block"> 盛夏丹东的黄昏时分,火热的太阳仍然炙烤着大地,瓦蓝瓦蓝的天边吊着几朵残云,宽阔的鸭绿江水静静流淌,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反射在钢桥上,把断桥映得格外分明。</p><p class="ql-block"> 前来参观断桥的游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横跨鸭绿江的曲弦式钢梁拱桥。桥的远端通向江对面的朝鲜新义州。</p><p class="ql-block"> 早期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者为了掠夺朝鲜和中国,逼迫腐败清王朝屈辱地让其在中国国土修建了这座桥。该桥始建于上个世纪初的1909年,建成后桥长约一公里,宽11米,有十二个桥孔。</p><p class="ql-block"> 走上断桥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桥头上方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匾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迟浩田将军题写。</p><p class="ql-block"> 字匾右前方,有一个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日历本,日历定格在“1950年10月19日”。这一天,美军出动上百架B-29轰炸机, 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三座钢梁被炸塌,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桥梁上伤痕累累,弹孔斑斑。</p><p class="ql-block"> 日历本旁边正对桥中央,是一组大型《为了和平》雕塑,那是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大桥,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肩上扛着钢枪的身姿。彭帅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目视前方,手持望远镜,身上的斗篷随风飘在身后。雕塑栩栩如生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 1950年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视死如归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魄,不畏困难,不惧强敌。</p><p class="ql-block">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进行两年多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示出了敢打必胜的铁骨血性,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拼来了70年的山河无恙,国家安宁。</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在断桥上听到正播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p><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气昂昂</p><p class="ql-block">跨过鸭绿江</p><p class="ql-block">为祖国,保和平</p><p class="ql-block">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p><p class="ql-block"> 激越的旋律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眼前又浮现出志愿军战士从桥上走过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毛岸英、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一位位战士从桥上走过后就再也未能走回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展现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p><p class="ql-block"> 70多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而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和他们的牺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永远记忆,英雄精神不朽。</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向所有在这场战争中做过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p><p class="ql-block"> 苏秋航</p><p class="ql-block"> 2023/7/27(《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纪念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