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有幸探访了位于普陀区东港的舟山普陀俞氏船艺坊。店主叫俞其昌,出生于普陀虾峙岛一个小渔村,是一名“下过海、讨过海、做过船”船模制作者。他的家族早在民国时期就已跟修船造船打上交道。年轻时,俞其昌就师从他大哥俞兆其。说起他大哥,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木匠,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制作安装船具船模的技术。 </p><p class="ql-block"> 在1971年到1976年的5年期间,俞其昌从大哥那里学习打船,打下了扎实的船艺工艺基础。而之前多年的捕鱼生活增添了他对海洋和渔船的喜爱之情。而之后在船厂从事多年的造船厂工作,更使他掌握了各类船只的性能和部件的维修。</p><p class="ql-block"> 渔船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依托,他们靠着它驰骋风浪,为人们带回陆上难觅的鲜味。但它也随他们祖辈相传不断的更新迭代,如今木壳船早已被铁壳船所替代。俞其昌作为木船厂的老员工,为了留下寄托,他按照比例,制作相同结构的小船模,也为老渔民们复刻了那段难以回去的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俞其昌从2000年开始专门制作船模,至今已有20多年,今年76岁的他,仍每天忙进忙出,坚持船模制作。在他手上制作成型的大小船模已有上百艘之多。他做过很多不同的船模,仿古帆船、首代木制大型帆船、鱿钓渔船、打洋船、大捕船、冰鲜船等等。这些造型不同、大小不一的船模做工都十分考究,不仅船型惟妙惟肖,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连船上的桅杆、护栏、救生圈、绳索等细小物件,都制作得非常精美,具有很强的真实感。</p><p class="ql-block"> 制作船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从一开始的图纸设计、材料选择,到后来的喷漆、焊接,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刚开始做的时候,他连晚上睡觉,脑子里也都是船的影子。虽然在摸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失误,但他没有放弃。后来反复尝试后,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船模制作方法。俞其昌在10多平方米的制作间里,开始了自己的船模制作生涯,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了二十多年。正是这样地执着,俞其昌在许多大大小小的船模比赛和展览活动中,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先后被评为“普陀区首届优秀民间艺人”、“舟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p><p class="ql-block"> 俞其昌在继承和发扬船模工艺的路上,孜孜不倦,严于自己,最大程度去还原船只的各种细节。保持初心,每道工序需严谨,每个步骤不马虎,这是他多年以来坚守的态度。他说只有做的船模保持原貌,才能让子孙后代们知道古往船只的模样,更有助于现代人理解老一辈人的讨海生活。</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他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各类展览,推广和宣传船模制作传统手工技艺,并为国际水产城,普陀博物馆和企事业单位制作各种船模,多年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部分船模先后被市、区博物馆以及市文化馆非遗中心等多家单位收藏。</p><p class="ql-block"> 传统手工技艺,需要世代传承。多年以来,作为船模制作工艺传承人的他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的儿子俞海舰,并时刻教导他只有船模做得越精致,具备的收藏价值就越高,作为第三代传承人,俞海舰已独立制作出十几艘船模。其中有一艘舟山渔船船模在2020年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薪传奖。目前,父子俩正在小小的船模工作室里合力打造一条一米多长的东海渔船船模,打算明年到一个非遗博览会上去展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有几代手工艺人的的孜孜不倦的坚守,加之当下非遗政策的加持,俞氏手工船模制作技艺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策划、责编:忻逸人</p><p class="ql-block">文案、制作:Mr.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