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3年7月25日下午,渌口镇漂沙井中学党支部党员们在渌口影城参加了7月份一片实践活动,一同观看了红色电影《红旗渠》。重温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h3> <h3>黑白电影颤抖又模糊的镜头告诉我们,红旗渠的修建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土地贫瘠全年缺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老百姓要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喝。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党中央领导全县30万人民用了10年的时间,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终于从山西漳水河起,修建了一条红旗渠引水解决了林县缺水的问题。</h3> <h3>林县位于太行山区,山多险峻,且山石坚硬。在那个缺乏高科技山区工程作业工具的贫穷的年代,老百姓们用不怕死,不怕难的顽强意志,一锤一钎在悬崖绝壁上修筑着红旗渠。甚至有些同志,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坠下山崖清理险道,爆破施工。修建红旗渠异常艰苦,但林县老百姓男女老少齐上阵,我看见他们作业时,甚至没有佩戴手套、口罩和头盔,但个个干劲儿十足。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他们排除万难也要修筑好红旗渠呢?是毛主席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说别说是坚硬的山石,就是一块铁也要给他钻个窟窿。</h3> <h3>红旗渠的修建,一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134个,架设桥梁150座。耗费10年。终于将水引入了林县。有了红旗渠,林县从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变成了鱼米之乡。老百姓再也不用愁吃水的问题,禾苗也得到了灌溉。看完电影,我感慨良多,感慨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革命精神,感慨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前辈们用汗水换来的,吾辈更应该珍惜!</h3> <h3>红旗渠如今依然在静静的流淌着,清澈的河水诉说着老一辈革命者光辉的历史,每一块渠砖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接班人,一定要把红旗渠红色精神传承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