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有人生:《论语・子路篇》(16)

张一鸣

<p class="ql-block">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公问怎样办理好政事。夫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公,本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年楚国公族大夫,封地在叶邑(现在的河南省叶县南旧城)。身为楚国大夫的沈诸梁,看到楚国国君虽是诸侯,僭称为王,他也效仿自称为“公”(不是周朝天子册封的公,就是僭越之举),史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9年,孔子从蔡到达了楚国境内。对于这一事件,《论语》《史记》等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的大意是,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的叶地。叶公问孔子为政。孔子说:“为政的道理在使远方的人归附,近处的人帖服。”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起孔子的为人,子路没回答他。孔子知道了就对子路说:“仲由!你怎么不回他说,‘他这个人嘛,学起道术来毫不倦怠,教起人来全不厌烦,用起功来连饭也会忘了吃,求道有得高兴起来,什么忧愁都可忘掉,甚至于连衰老也不知道了’等等。”</p><p class="ql-block">      齐景公卒于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据此推算,“叶公问政”应该发生在公元前489年。</p><p class="ql-block"> “自蔡如叶”是指从蔡(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出发,到叶这个地方。这么一看,就知道,孔子这一段路途设计是从蔡,经过潢川、息县、罗山,到达了叶(现在的河南省叶县附近),才会发生“叶公问政”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叶,返于蔡。”由于为政理念的不同,孔子自知不会在叶邑得到推进自己思想主张的机会,不久后便离开了叶邑,返回蔡国。</p><p class="ql-block">      如果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没来到的时候,叶公可以说很是热情,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和孔子见面后,因为政见不相符合,对孔子的态度,可以说翻脸比翻书还快呢!叶公这样做事的风格可能引起孔门弟子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庄子》逸文记载,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犹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子张是讽刺鲁哀公只是口头上喜欢读书人,实际上却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任用。</p><p class="ql-block">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的大意是,叶公喜欢龙,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恐惧而神色不定。</p><p class="ql-block">      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p><p class="ql-block">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叶公问孔子怎么样才能做好政治呢?孔子的回答是六个字:“近者说,远者来”。</p><p class="ql-block">      “近者说”的“近者”,近处的人,这里指境内的人。“说”,通假“悦”,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高兴”的意思。高兴是愿望满足之后的情绪反应。“近者说”意思是使离自己近的人心悦诚服。</p><p class="ql-block">      “远者来“的“远者”,远处的人,这里指境外的人。“来”也是使动用法,“使……来归附”的意思。“来”是靠近的动作趋向,人会选择与自己的需求符合的事物接近,远离与自己的需求背离的事物。</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结构很是对仗!“近者”对“远者”,“说”对应“来”,言简意赅!</p><p class="ql-block">      叶公看到孔子来了,为什么问政呢?这里面也有一定的玄机的。</p><p class="ql-block">      按照周朝的分封制度,楚国属于“公、侯、伯、子、男”待遇中的“子”的爵位,楚国后来成为春秋五霸,国君请求改封爵位不成,就僭越称“王”。“楚王”这名号明明是僭越之举,按理说大家都不应该赞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楚国的臣僚们也跟着效仿,像这位叶公,本来应该是县长的身份,他也自称为“公”。</p><p class="ql-block">      《孔子家语·辩政》记载:“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楚国国土广阔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民众都不想在这里居住了。</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叶公也想安抚人心,平复民怨啊!正好遇到了圣人驾临,于是他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p><p class="ql-block">      “近者说,远者来。”孔子这里既是给叶公,也是给天下开出了药方。</p><p class="ql-block">      儒家推广的是王道,要想办理好政治,就按照先王之道实施“仁政”。先王之道,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治国之道,具体该怎么做呢?你得从“为政以德”开始,遵循“克己复礼”,才有可能通过实践,逐步变为现实的。而叶公呢,他自己妄自称“公”,本身就是无德,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如何能办理好政治啊?</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这里提醒叶公,一定要修身养性,多为身边的人办实事,办好事,这才是实施为政的着手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人要从眼下实际的事情去做,这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久久为功,才能逐渐赢得民心。</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为政的过程中,具体该如何呢?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在上位者爱好礼,民众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崇尚仁义,民众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者讲究诚信,民众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只要在上位者做到了“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这三点,就有可能达到“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篇》)(四方的民众就会背着子女来投奔。)这也是“近者说,远者来”又一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      《论语•学而篇》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通过学习,你天天悦在心头,附近的人看到你,会主动跟着你来学习的;大家都知道你了,自然会有远方的朋友来向你学习,这就是先有“近者说”,然后才会有“远者来”。“近者说”是基础,是因;“远者来”是发展,是果,这句话放到一个人身上可以,放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的。</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想起了现在的城市化进程。二十年前,我来周口市工作的时候,周口市区人口不足20万人,现在,周口市区人口总数已经达到60多万人,几乎翻了三番。因为,一些年轻人喜欢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的质量也不错,于是,不少县城和乡镇的人纷纷来到周口市区买房置业。这就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儒家强调;在上位者只有做好了自己,才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进而吸引更多人。可那时候,礼崩乐坏,诸侯王谁还讲修身养性啊?我的军队强大,我就直接杀过去,明抢了。靠“克己复礼”,实现“近者说,远者来”的效果,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啊!所以对于孔子的建议,叶公可以说是不予重视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政之道,正在得民心。在上位者通过为政,得到了民心,“近者说”是因为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民众在这里生活是开心的,内心是喜悦的,在上位者不用去留,他们也而不会离开的;相反地,在上位者不得民心,甚至处处找来民怨,谁还会安心在这里发展,居住呢?“远者来”是因为声名远扬,很多远方的人主动“襁负其子而至焉”。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在谋划、推进世界的治理上,坚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识,秉持天下一家、互助互惠的理念,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结果,中国的朋友可以说是遍天下!很多的国家纷纷来到中国洽谈合作,共谋发展。</p><p class="ql-block">      治理一个国家如此,经营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你能建立一种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主动的奋斗者,这样,企业就会形成一种奋斗的氛围和文化。企业成了一个奋斗者聚集的高地,自然能吸引更多具有高能量的人加盟,这样,企业服务顾客的能力就提升了,顾客得到更实惠更有用的服务,他们就会成为公司的忠实客户,何愁企业不兴旺发达呢!这就是良性循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