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O22年3月我写了一篇《因情怀而坚守》的小文,其中记录了因研究台湾民俗文化,以收藏精品瓷酒瓶而闻名的《对瓶居》馆主高祥玉先生的故事,他是两岸民间交流方面的文化使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一次和高祥玉微信交流中他告诉我,他曾往返大陆、台湾3O余次,背回了23O0多个酒瓶。这使我想起在那美篇中我介绍的是"他曾有8次往返海峽两岸的经历"。8次与30多次这么大的数字差距,这次笔误让我很内疚。因为当时感觉能有8次往返海峡两岸收集酒瓶的经历,对普通人来说已算是非凡之举,就没做最后核对。可他竟是往返了30次,他就这样超乎想象地执着!他说若不是因为这几年疫情加上台湾当局的人为设置障碍,他早就又去了。台湾的朋友己经为他选择并收集了许多瓶子,他真盼着能早日成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细品高祥玉的收藏,会发现一个普通人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所能做的努力,虽只是潺潺细流,却足以暖心。《对瓶居》博物馆收集的瓷器酒具,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造型,材质,画面,工艺都有故事,特别经过成系列的收藏整理会发现,这些藏品竟能折射出当时的地理人文风貌,从一个角度还原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收藏也是中华文化自信润进中国人的骨子里的一种现象。酒文化之所以渊远流长,它能穿越历史跨越地域,突破民族和阶层,所以可以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我想当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曰,人们一定会举杯豪饮,万巷酒香!</b></p> <p class="ql-block">一<span style="font-size:20px;">访《对瓶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听说大连有个藏家,收藏了二万多个精品瓷器酒具,我很好奇。这是2018年初夏我和台湾杨家茂先生在浙江兰溪市见面时他提供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回大连定居多年,但蜗居家中孤陋寡闻,不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介绍过这个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夏,杨家茂先生带台湾桃园餐饮工会交流团到大连后,我随他们一起参访了巜对瓶居》这家民间私人博物馆。初次参观让我大开眼界,能被远在三十里堡的小山村,从外表看再普通不过的那几间农舍吸引,是因为这里的藏品能让人受益匪浅。这次参观时间不长但印象深刻不虚此行。从那天也结识了馆主高祥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台湾桃园餐饮工会代表团访问《对瓶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对瓶居》馆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祥玉在全国有众多的传承酒文化的知音好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祥玉和他的《对瓶居》博物馆被收录进《中外酒文化弘扬者风彩录》中</span></p> <p class="ql-block">二访<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瓶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第一次是参观,是跑马看花还没来得及细品那些藏品,但还是打动了我,让我产生了再访《对瓶居》的冲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年后应邀我和爱人一起去高祥玉的《对瓶居》坐客,这就有条件在馆中细细地参观,一边听老高侃侃而谈收藏故事,一边品着那些设计精美,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藏品,体会着这里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气息,真是一种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让人震撼的是他从台湾背回的二千多件藏品,今天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经常有从台湾慕名而来的访客参观《对瓶居》,《对瓶居》的品牌也成了老高参与台湾民俗文化交流的名片。"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就是酒香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文化成了联接两岸的一条纽带,《对瓶居》成了促进交流的一个民间平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细品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物件,该算文物了。这块牌子应该是台湾售烟酒的许可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台湾魏明仁先生赠送给高祥玉的字。</span></p> <p class="ql-block"><b>郁慕明,台湾地区新党第一届至八届主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OO5年7月访问大陆,和胡锦涛总书记会谈,表示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两岸三通。2O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许历农,郁慕明率领的"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会参访团"。</span></p> <p class="ql-block">郁慕明向高祥玉赠送新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酒</p> <p class="ql-block">李奇茂,祖籍安徽人,台湾中国孔学会会长,中国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奇茂艺术馆位于山东高唐县双海湖风景区,是促进两岸书画交流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奇茂老先生为高祥玉提写《对瓶居》馆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祥玉参加台湾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曾被聘为"欧文国际有限公司"文化艺术顾问。</span></p> <p class="ql-block">参加台湾民间民俗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三<span style="font-size:20px;">访《对瓶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细品《对瓶居》藏品时,知道之所以起名叫《对瓶居》,是其藏品都尽量一对一对收藏。但我看到展架上大连万达足球队最辉煌时出产的,有全体队员签名的足球型酒却只是单瓶,我当时眼前一亮,因为我珍藏了一对这个纪念酒。上次台湾友人杨家茂带团访问大连,他临回台时赠他一册《本溪书画作品集》和这个大连足球酒。正好家里还剩一个,可以送给老高配成一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家找到酒后发照片给高祥玉,我说这是缘份,老高回信息说"天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种种原因二年一直未能成行,前几天终于如愿三访了《对瓶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去更多是想听老高讲收藏的故事,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能有这种毅志力和韧性,能奈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把精力和能力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酒器收藏上。这是他的事业,他在以一已之力追逐并实现着自己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他给我讲的更多的是他圈子里其它藏友的故事。例如他介绍一个专门收藏服装的藏友,藏品数量,品种之多远超常规想象。每一个年代的流行服装款式,面料,装饰等,在那里都能找到样本。多少专搞服装设计的,多少影视剧组都到这里取经或直接租用,他己成为这方面专家。常说"高手在民间",是他们用实物留住了历史。老高见我感兴趣马上用电话联系那位藏友,想让我亲自去参观感受一下,可惜这位藏友正在外地为某剧组服务没能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行更让我懂了些收藏的价值和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高祥玉在《对瓶居》大厅里高歌</p> <p class="ql-block">我的手机里保存着老高独自在《对瓶居》的大厅里引亢高歌的一段视频,:"我身披洁白的哈迖…美丽的格桑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苍桑歌声又不失昂扬的气场,那是战胜自我,排解孤寂守护那份梦想的自娱自乐,那是一份收藏者的执着,那是文化使者的内心旁白。接触越多,离老高的内心世界越近,对收藏者的理解越深刻。他为自已也在为走在相同道路上的拔涉者们高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