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西北》angel

顺延

从新疆旅游结束,我们一行风尘仆仆赶往甘肃省的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其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它是万里长城沿线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关城, 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地势险要,声名显赫。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 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门是嘉峪关楼的城门洞,上悬乾隆题写的“嘉峪关”牌匾。实际上,嘉峪关门才是嘉峪关城真正的正门,嘉峪关门门洞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深深的车辙印痕嵌入其中。这里是进出关隘的必经之门,能够想象,从这里出关城、进关城,车马鼎沸的场面。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r> 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等。 在嘉峪关城楼的门口,有一座明朝开国大将冯胜的雕像,嘉峪关就是他主持修建的。站在嘉峪关这里就可以远眺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接下来,我们一行赶赴张掖参观,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张掖地貌在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带,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质科考价值。 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发育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厚层砾岩和砂岩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张掖七彩丹霞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 七彩丹霞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在这里,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游客们登临揽胜,放眼望去,只见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互层交错,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色彩交相辉映,组合有序,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 七彩丹霞景区集自然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于一体,体现了西部特有的粗犷雄奇,瑰丽险绝,气象万千。许多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令我们惊叹、震撼万分。 据有关资料显示,张掖地貌奇观形成于200万年前,是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在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和江西省的龙虎山等地,都可以见到与这种相似的地貌。 蜚声中外的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历史悠久,被称为中华瑰宝的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闻名于世。 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的洞窟群。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据介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1961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各地仰慕者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争向奔赴敦煌,一睹莫高窟芳容。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因弯曲如新月而得名月牙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清代正名月牙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面积约13.2亩。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颇为奇观。 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去月牙泉观览。来这里的游客还真不少,都是慕名而来,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人间奇景。 我们踏入景区,满目皆是黄白色的细沙,我们小心翼翼踏在柔软细沙上行走。不远处可见有新月状的绿洲,走近一看,才看出是一个并不大的“湖,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br> 只见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月牙泉水纯净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的确为“天下奇观”。 历代文人学士对此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甚感惊异,对此独特的山泉 地貌、沙漠奇观,人们赞不绝口。 站在月牙形的清泉边的我们也是感同身受,月牙泉水湛蓝,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般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碧绿,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只见碧波荡漾,水映沙山,真乃千古奇观。 对于月牙泉千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着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 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为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有人说,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相传月牙泉还有三宝,即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尤其是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月牙泉又有“药泉”之称。 在月牙泉边,我们见有一座木质的多层宝塔,宝塔中间的匾上面有“月泉阁”三个字,据知是赵朴初先生所题,我们一行缓步迈入阁内。导游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月泉阁”的一些历史资料情况。 如今的月泉阁建筑群是在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的仿汉唐建筑。之前这一片高台之上都是百余间庙宇,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大部分是清代建筑,从东到西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古建筑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挂匾额或配有碑刻。 如今的“月泉阁”是一座4层6方的木结构建筑,每一层都有回廊、翘檐、斗拱、青瓦覆盖。阁里面的楼梯可通往第四层,登楼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周围的沙漠风光。 站在这里就可以饱览月牙形状的泉水及远处纵横交错的沙漠。我们在月泉阁内发现有许多挂着游人的祈福牌,上面写满了亲情、爱情的语句,以及祈愿身体康健的祝福,看来,人们对于幸福和健康的期盼都是一样的,希望给自己、朋友及家人带来好运。<br> 从古至今,人们都说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漾漾,水声潺潺,实乃千古奇观! 我们在观览了月牙泉之后,紧接着又去游览鸣沙山。鸣沙山,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全山系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盘桓回环。 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沙随足落,经宿复初,甚为壮观。漫山的细沙呈现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 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人若从山顶下滑,沙粒随人体下坠,鸣声不绝于耳,别有情趣。 据说晚间登沙山,还可看到沙粒滑动摩擦产生火花。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沙山同被称为我国“四大鸣沙山”。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紧走慢走,我们还是很快就到了沙山脚下。在这里,满眼是黄沙,是一望无际的沙山,巍峨壮丽。这里的游客很多,有的游客正在向上攀越沙山,沙山有些陡峭,行走不易,尤其是脚经常要陷入沙中。 说句老实话,爬沙山绝对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蹬三步而滑退两步,浑身铆足了劲,也还是只能在沙山上慢慢地爬行。而更多的人则在等候骑骆驼游览沙山,一来是可以省力,二来是对于骑骆驼,我们都很好奇。 这里的骆驼都是训练有素的,它们四到五驼一组,由驼工牵引,迈着四平八稳的脚步,缓慢的行进在沙山上。骆驼那叮咚作响的驼铃声显得是那样悠扬。 我们骑在骆驼的背上欢呼雀跃,悠然自得的享受着难得的轻松,心情是异常的愉悦。大自然的阳光和温暖,真的让人惬意不已。 呜沙山黄沙灿灿,沙鸣声不断,一队队的骆驼载着高兴彩热的游人行走于沙山之巅,不时传来那悠远的驼铃声。<br> 鸣沙山和月牙泉不亏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遐思万千。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甘肃省酒泉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如今,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已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br>  难忘啊,月牙泉和鸣沙山,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们终于风尘仆仆来到了魂牵梦萦的青海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其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青海湖的面积很大,约有 4625.6 km。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br>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整个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导游向游客介绍了几个关于青海湖的流传故事。他说,传说在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 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 还有几个传说是这样的: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据知,如今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设有王母娘娘雕像屹立于青海湖畔,供游客瞻仰。有兴趣者可以去那里探访一下。 青海湖每年的7、8月份,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湖水的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 高山牧场的野花更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大量的游客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成了欢乐的海洋。 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土族现有人口29万,有自己的语言,信藏传佛教。<br>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热情好客是土族历来的风尚。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坐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南部,距省会西宁30公里,兰州250公里,是互助土族故土园国家AAAAA级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环夏都西宁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园区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全部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 土族服饰的形成受到民族渊源、宗教、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当下中国看到的这么独特的土族服饰文化艺术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土族人有自己的文字、饮食和服饰,其服饰与藏族、蒙古族有相似的特点,肥大宽松,色彩鲜艳。<br> 土族人喜欢穿像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袖衫,七彩袖的七彩与彩虹的七彩是不一样的,彩虹的七彩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土族人的七彩是红、黑、黄、绿、白、蓝、紫。 2008年6月7日,土族服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前二十多天土族就着手准备,腊月初八以后,村里络绎不绝的开始宰杀年猪年羊,家庭夫妇上街购买全家人的年衣、年货(烟酒、副茶、蔬菜、糖果、红纸、年画、年香、鞭炮等)。 土族人家相继开始烙炸年馍,土族的年馍主要有:油炸盘馓、油炸薄什佐、油裹儿、油煎饼、馓子、麻花、馄锅、烙馍馍等。腊月二十三日是土族人送灶神的一天,这天晚上土族人将自家的灶神送走,意思是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带吉祥。 从第二天起家里的妇女开始清洗衣物,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七八每家每户开始准备印写春联、钱马、禄马等。土族人逢年过节喜欢饮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起到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土族特有的酒文化。<br> 历史上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酩流”。现在青稞酒已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互助牌系列青稞酒已经声誉远播。过年亲朋好友来了都会喝上几杯,聊聊家常,交流感情,彼此为各自来年的幸福生活给予美好的祝福。 其他民族均有喝酒习惯,在各少数民族之中,又因为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地域环境的差别,饮酒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饮酒习俗。按土族人的习惯,杯中酒、碗里饭都要喝光吃尽。如果主人还要添,你可把碗上的筷子摆成十字,意思是“实在吃不下了啦”。 向主人道谢时,主人在大门口又向每位客人再敬酒三杯,叫“送门酒”。 土族人风俗,如果客人右手中指蘸三次酒,对空弹三下,就可换喝这三杯酒。<br>  由于土族同胞非常热情,善良好客,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而我们也一直徜徉在欢乐之中,与他们同乐。 此次大西北漫行已是进行的最后一站,我们已经来到了陕西省,受老朋友盛邀,来到了世外桃源就在---淳化县十里塬镇庄子村的淳化白马庄园。 在这里蓝天、白云、城堡、酒店、骏马、草原,完全是一派异域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这里也是淳化县倾力打造的四大旅游风情小镇之一。 以骑射文化而建设的西北最大最高规格的跑马场、射箭俱乐部和西北唯一的室内马术馆非常令人赏心悦目。良好的生态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久远的人文历史、欧式的生态庄园是理想的度假、旅游、观光、体验目的地。<br> 天色蓝得出奇,芳草如茵,小路上两侧开满了童话般的蒲公英,欧式马厩和别墅正在兴建中,膘肥体壮的俄罗斯种马正在低头吃草,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 空气非常之好,这里海拔1200米,空气质量却优于三亚,早晚温差大,夏季十分凉爽,晚上睡觉还得盖棉被,晴天的夜晚繁星满天,是一个容易怀旧和想起童年之地,也是洗肺,避暑的好地方。 白马庄园到处透露着浪漫的气息,令人经久难忘,我们都沉浸在这令人心醉的环境之中,要不是因为时间有限,真想在这里住上一大段时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拍摄者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