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生日随笔

江山一片红

<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站上了60岁的门槛,回看来路,总觉得该写下点什么,于是有了这篇小作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年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虽不敢就以“无忧无虑”概括之,但却可以肯定的说它是一生中最为轻松且阳光灿烂的岁月——父母给了我们相较于多数同龄人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宽松温暖的成长环境,从而生在那个时代却有幸没有体验过“缺吃少穿”的困苦和黄荆条子下的惊恐。父母的爱和流淌在血液中深厚的亲情一直陪伴着我,滋养了我的整个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张相片应该是1964或1965年所摄,妈妈怀中所抱的小小孩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满三岁前与妈妈的合影。</p> 小学低年级的照片。 应该是小学高年级时与同学的合影,只是具体年份不详了。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我而言,在这个时间段中最幸运的应该是在初中毕业(我是78届的初中毕业生)前夕,高考制度恢复,原以为上山下乡的路径一下被参加中考迎接高考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  当学习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尺度后,我有幸成为了所生活的那片小天地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78年参加全省统一升学考试,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进入高中,自然成了学校、老师甚至更大范围的宠儿。两年后的高考也没让关注我关心我宠爱我的人以及自己失望——顺利地进入大学。自我感觉“心想事成”就是我那个阶段甚至延续了较长时间的人生际遇。</p> 初中毕业前后。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或许命运之神是公平的,当你幼年童年少年甚至青春的一个阶段享受了太多厚遇后,受尽摔摆苦其心志将成为你以后人生的主旋律,当然这是后话了,该文不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大学时光</p><p class="ql-block"> 大学时光是我的人生中最值得怀恋的岁月之一,大学同学这个集体是我至今仍能找到归属感的最主要群体。回想那飞逝的四年,虽然较之于之前的校园生活的清澈、轻松稍稍混沌杂乱些,但它不仅是自己三观形成最重要的时空,也因这四年,才有缘结识到一生中都能敞开心扉分享甘苦的挚友;也才能在智力相当或高于自己的人群中得到思想智识的交流、碰撞和提升;也因此拥有了一群相伴而行并一起变老的伙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问自己:如果人生再给一次选择——高中毕业可以直接就业或高考后跨入大学,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前不久在同学群看见有人讨论因学习四年后的工龄及与之有关的养老待遇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学历在今天并不见得具有“含金量”,但就我个人而言至今更珍惜更认可的依然是当年进入大学校园后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收获和风景。</p> 20岁,实习归来后的留影。 <p class="ql-block">我的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岁那年我大学毕业了,虽然有些波澜,但最后却比好些同学幸运,分配在重庆市一所正在组建中的成人高校。由于有重庆同学及家长的陪伴呵护,有好友家人雪片般信件的抚慰,我很快适应了离开群体生活后的独立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职业生涯首站的许多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在正式到单位报到前,同学程智和其父亲陪我第一次来到了这所位于南岸山坡的校园,程爸还把我郑重地托付给了我将就职的系(科)书记;学校的一号首长——王校长和他的司机在重庆市教育局把我及行李接到校园,并特别为异地在渝就职的我分配了一个单人房间;住宿隔壁的龚老师、一起配合作辅导员的耿健老师、还有姚老师等好多位老大姐在生活上工作上一直给了我太多的关心照顾……感恩这些长辈、领导和同事同学,在我忐忑地以新的角色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是他(她)们的热情、周到和家人般的宽厚包容让我很快消除了在新环境中尝试新角色的紧张及违和感。加之,这所成人院校不用坐班,且自己还未有机会参与职称评定等事项,因此这段经历在我职业生涯中充满了轻松和暖暖的色调。三年中,我在执教的同时还兼任过一个英语专业将近一年的年级辅导员工作——初出校门在一群年龄相仿甚至大于自己的学生中成为一个孩子王的体验至今回想起来也愉悦不已。</p> 参加工作的次年,陪同学员在长江流域考察时在武汉留影。 1986年3.8节与同事合影于重庆鹅岭公园。 <p class="ql-block">  1987年,在满24岁前夕我调离了重庆,至今我依然不能确定当时费力争取的调动在自己人生中是吉还是劫?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  调动当年,我结了婚,并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至今。在这里工作的31年多时间中,先是在党校当老师,女儿出生一年后,调离了学校,也结束了持续八、九年的教职工作。之后的岁月虽经历了多个单位和岗位,但自始至终文字工作在其间占了较重的份量。我想这也可能是一路遇到的领导和同事对教师出生的我的“知人善任”吧!不知有多少人喜欢写字这样的行当,但对我而言也算证明今生总还有一两件谋生技能。至今书柜里还存有自己在这前前后后倾心竭力写下的一些文字,搬了多次家也舍不得全丢,不管它本身是否具有价值或意义,但它却是我的一段人生,在这段人生中曾倾注过自己的热情、心血,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好恶。</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在自己调离的党校初次当学员时的小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都曾有过成为“祖国栋梁”的豪情和理想,为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不敢懈怠,都努力发出自己的光与热。现在回想起来,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年代,无非具体地证明了自己也曾经一腔热血积极上进,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天时地利人和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实事。到今天我仍然不否定自己抛洒在成长路上的天真、真诚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进机关,被某领导赐予了“三门干部”、“骄娇二气”的标签,其实想来这本就是无法更改的成长历程和这个历程在我等身上打下的烙印。好在这些烙印或称标签也行,不管他人和环境接纳与否,终究还是伴随自己走过了职场的春夏秋冬,也印证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本就不是栋梁之才的自己,能在未必适合的生态中基本保全完整的“自我”应是我职业生涯倍感欣慰之事。</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左右,在计经委工作期间。</p> <p class="ql-block"> 2013年夏天与好友在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  很感激这么多年总还是能被一些领导、同事、朋友接纳、认可和保护,想想也释然:谁没有爱憎好恶呢?!哪里又不是人以群分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终于挥别了不带走一丝云彩的纷纷扰扰的职场,不敢说往后余生生活都会遂我所愿,但起码在多数情况下,我可以最松弛的姿态更大程度上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来决定取舍、言行。</p> <p class="ql-block"> 在单位举行的简单典礼上,接受馈赠给退休人员小礼品。</p> <p class="ql-block"> 与单位在职同事最后一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生活是闲适的,不时的我会与同学朋友聚会或一起去旅行,完全回归家庭与家人相处当然是主旋律。一切都很自然,没觉得生活有大的变化、转换,更没有不适感,自我感觉身心松弛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极好,或许这是因为自己不成功且不再好学上进才有这样的心态、状态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制作美篇、编辑相册等也是我退休后才开始学习的新技能,从这点看还是有点儿活到老学到老的端倪。</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与闺蜜的首次远游。</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的同学聚会上。</p> <p class="ql-block">  与同学在阿坝达古冰川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与同学在都江堰万汇教育集团相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人子女为人母</p><p class="ql-block"> 在60年人生中,我最看重和喜欢的是两个角色——作为女儿和母亲。并不是自己在这两个角色上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不管自己作好作歹,他(她)们都会也只有无条件地接受。但我也必须面对再亲再爱的人也只能在彼此的人生中陪伴一段路的无情现实:2010年我失去了母亲,2022年10月我的人生也永远不再有爸爸的陪伴……作好自己,多陪自己钟爱的女儿一段路就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之一。</p> <p class="ql-block"> 60年,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老态初现的老人,就在转瞬之间,这转瞬间有喜怒哀乐有阴晴圆缺,有欢欣和苦痛有得意和失落,作为时间的过客、人间的过客、工作岗位上的过客……在这个循环轮回中放得下放不下的最后都得放下。所以,我想对自己说,收藏好值得收藏的人间美好和幸福,埋葬或淡化无法更改的苦难和伤害,活在当下!在往后不长的余生中倍加地爱自己爱自己爱的人,淡然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p> <p class="ql-block"> 拉拉杂杂简单记下了自己人生的流水账,就此停笔了,我想赶在自己过生日的七月最后一天正式发出这不成文之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七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