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长远,就必须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我,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上午,应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郑州市第52中学李培红老师在外国语学院国培教室作了题为“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的学术讲座。来自辉县教学一线的骨干英语教师50余人聆听了此次学术讲座。</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强调,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以新课标为抓手,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讲座期间,李老师与现场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课间休息时还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25日下午,来自辉县市教体局师训科的王焰忠科长给我们做了一场关于《中小学教师成长与反思》的讲座,王科长的讲座围绕“反思”展开,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王科长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次,王科长用《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和《苏珊的帽子》两个有趣的故事请老师们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做到以人为本了吗?王科长告诉大家,要想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在课堂中应该时时想着学生的“学”、处处考虑学生的“动”、步步关注学生的“错”以及堂堂重视学生的“得”。如果能落实以上几点,那么你的教学将成功了一大半。</p><p class="ql-block">随后,王科长用自己给儿子写三封信的例子引导我们要时常进行反思,文字真挚而感人,深切的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既教育了儿子又升华了自己。</p><p class="ql-block">最后,王科长以《人生的“四个一”》结尾,它们分别是:“掌握一门技术”、“多读一些书籍”、“保持一项运动”和“学习一门艺术”。历史的长河永无止境,人类的反思不会停止,我们相信,在王科长的带领下,我们辉县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成功!</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王彩琴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基于校本研修的初中英语教师素养提升”主题讲座。王彩琴老师首先引领大家就“教和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互动和探讨。她指出:要成为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式的学生。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教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海无涯,师生共学,师生互教,生生互教。教是要服务于学的,教师是要服务于学生,这样来讲教师也是班集体的一个成员。</p> <p class="ql-block">王彩琴老师强调教师要有:</p><p class="ql-block">1.课程观:教师是课程的核心,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赋能”和“导航”作用。</p><p class="ql-block">2.课堂观:教师要摒弃“课堂就是教师传播知识的教室”这一狭隘的认知。“课堂”是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目标、价值、兴趣、爱好”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3.学生观:教师不再扮演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反思者、研究者和评价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同者和共情者。</p><p class="ql-block">4.教学观:教师教学的重点就不再是“教”,更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向学生分享教师自己对学习的感悟和学习经验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王彩琴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发人深思,不仅让我们增长了学识,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工作的思路。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更新理念,凝聚智慧,聚焦校本研修,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教师素养。</p> <p class="ql-block">下午,有幸聆听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入库专家,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入选专家禹海军老师的讲座。禹老师从四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研的良性互动进行阐述:对"教"应有的认知;对"学"应有的认知;对"研"应有的认知;教、学、研的案例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两天,我们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收获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将带着感悟、收获和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做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反思中践行新的教育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