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预警劝阻别忽视,财产安全要重视</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电信网络诈骗</font></b>,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冒充公检法诈骗</font></b></h1> 2022年10月29日,王某(男,医生)被一电话告知为<br>北京红码人员,需要其配合工作。王某称未到过北京,该人称王某的信息可能被泄露,需要其向“北京密云警方”报警。<br>随后该人将电话转接至“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孙浩东”,“孙浩东”称王某涉嫌一起重大诈骗案,以案件保密为由让王某下载“易信”并添加其账号,每日向其汇报工作。11月4日,王某按照对方的要求,购买一部新手机,并下载“事密达”与<br>“Quicksupport”软件用于联系“孙浩东”。11月8日,”孙浩东”向王某发送“速捕令”“资金冻结令”,并让其联系“法官刘进”,称要通过国家银监会管理其银行卡中的钱。11月12日至16日,王某按照对方的指示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 997 万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font></b></h1> 2023年1月,林某(男,60岁,政府党群机关人员),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出林某基本信息,询问其是否还在炒股,因林某平时有炒股习惯,便称在炒股,对方就通过手机短信发给他一个股票代码(600733)。林某登陆自己的炒股软件“华西证券”输入该股票代码查询,发现有 10%左右的收益,感觉还可以,于是在对方再次来电时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在对方的指示下下载了 Ant Messenger 聊天软件,对方通过该软件发给他一个“中泰证券”APP 的链接,之后林某便一直在“中泰证券”APP 上按照对方指示,多次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用来 “购买股票”,直到林某发现无法提现,向家里人说起此事后才意识被骗,共被骗 76万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网络贷款诈骗</font></b></h1> 2023 年1月6日,报案人谢某(女,31 岁,教师)收到一条货款短信,因其急着用钱,便通过该短信内的链接下载了“微粒货”APP。但她使用该 APP 进行货款时却失败了,并被提示“因提交的身份证与银行卡不匹配,导致借款失败、账户被冻结”。于是谢某便联系该软件“客服”,按其所说从手机应用商城里下載了“畅聊”APP 和“链上会”APP,并添加其为好友。“客服”让谢某向“指定银行账户”转款用以“解除贷款账户”,声称“解除冻结”之后就会将钱返还。但谢其转钱后,“客服”又称她操作失误导致账户二次冻结,需要重新缴纳“解冻金”,进行两次认证后才能货款并将“解冻金”返还。谢某再次转款后,“客服”称其还需要指定银行账户转款来验证“还款能力”。谢某共计被骗 10.5万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虚假征信类诈骗</font></b></h1> 2023 年2月,文某(女,45 岁,政府党群机关人员)接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以文某“京东金条”的利息高于国家规定,必须将其注销”为由,让文某下载注册了“钉钉”APP 并发起语音聊天,并通过百度搜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入网站并点击“在线服务”,后文某在对方的指导不分8次转账给“指定银行账户”,共计转款 34.22万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泰康人寿内江中支</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23年7月</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