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之旅(四):恩施大峡谷,云龙地缝

FG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最后一站我们畅游恩施大峡谷。峡谷全长108千米,面积达300平方千米,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景区由“七星寨”和“云龙地逢”两个景区组成,均为三叠纪(2.03—2.5亿年前)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深刻地反映了峡谷、绝壁、峰林、岩柱、石芽、溶蚀沟槽、溶蚀洼地等形成的每一个细节,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天然教科书。 五千万年前,云龙地裂形成。煤层自上而下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形成于2.1亿至2.9亿年前,横跨二叠纪和三叠纪。恩施大峡谷是中法探险队2004年8月才发现的,先命名为清江大峡谷,后命名为沐府大峡谷,后命名为恩施大峡谷。恩施大峡谷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游览的最佳时间是4月至10月,气候温和。5月至8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66%。</p> <p class="ql-block">徒步前往恩施大峡谷,悬崖栈道是必经的亮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中,有悬崖的无尖峰,有尖峰的无悬崖。而像恩施大峡谷这样的地方,两者兼得,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七星村弓形松是恩施大峡谷五大自然奇观之一。黄山的“迎客松”张开双臂迎接世界。而弓形松代表着热情好客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向远道而来的游客深深鞠躬,表示欢迎和送行。</p> <p class="ql-block">情侣峰又名玉笔峰,形似情侣相拥,故称情侣峰。它由两大一小两根高耸独立的石灰石柱组成,细长如笔。大塔根部直径约60米,高210米,形似一座天王塔。小的直径约10米,高的可达200米。</p> <p class="ql-block">情侣峰,又称玉笔峰</p> <p class="ql-block">䧳雄菇</p> <p class="ql-block">这座香柱状的尖峰高150m,最小直径仅4m,矗立在七星村的悬崖峭壁之间,是恩施大峡谷的标志性地标。它启发了许多画家和摄影师创作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柱香</p> <p class="ql-block">火炬</p> <p class="ql-block">鳄鱼谷</p> <p class="ql-block">景区介绍</p> <p class="ql-block">云龙地缝景区,面积11.3平方千米,海拔600-800米。景区主要地貌景观类型有地缝、瀑布、深潭、溶洞、地下暗河、象形石、地质剖面。云龙地缝,平面呈“之”字型,近南北向展布,全长3.6千米,平均深达75米,平均宽度15米,河谷深邃,岸壁陡直,有“十里百丈绝壁”之称,是云龙地缝景区的主体观光区域。云龙地缝两壁陡直,近于平行,上下宽窄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极为罕见,具有稀缺性、独特性。云龙地缝因云龙河而得名,它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地缝以暗河的形式在地下奔腾了亿年,终于没抵住水流的坚韧和强烈剥蚀,大概在二至三千万年前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被人们发现,并成为大峡谷的一处奇异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四周的崖壁之上,有许多垂悬的石帘,据说这是从洞壁裂隙中流出的渗流水,沿壁流动而形成的碳酸钙淀积物。之所以叫石帘,单纯是因为它长得很像现在用的门帘。</p> <p class="ql-block">云龙地缝大大小小共有7条半瀑布。为什么还有半条呢?那是因为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所以称其为半条瀑布。</p> <p class="ql-block">云龙地缝是世界上唯一的两岸地质年代不同的地缝,右岸是三迭纪地层,左岸则是二迭纪地层。两边由一座名叫“璧合桥”的索道桥相连,取“珠联璧合”之意。站到璧合桥上就是站在了两个“纪”之间。走过这座桥就从2亿年前到了2.9亿年前,因此这座桥又被叫做“时空桥”,穿过“时空桥”,我们就从中生代的三迭纪到了古生代的二迭纪了,瞬间穿越九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走完大峡谷真的很费腿,还好回程能坐景区的超长电梯回</p> <p class="ql-block">当天在恩施大峡谷见到的奇观——日冕</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全景</p> <p class="ql-block">16日最后一个景点:龙鳞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