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驿古镇

黄土高坡

<p class="ql-block">  文安驿古镇距延川县城西北15千米。古镇历史悠久,西魏大统三年(537年)设文安县,以“文昌礼义,国泰民安”之意取名,隋开皇三年(583年)裁文安县并入延川县,明清时期一直是陕北重要的驿站和集镇。该古镇,古朴浑厚风格的好几座牌坊,古色典雅的竖立在镇门口,院门口和公路边,镇口的"古道流芳"牌坊就镇住了我们。让人想起了那段久远的岁月。当年那赫赫有名的秦直道,就是从咸阳的淳化起步,越过陕北黄土荒漠,直抵内蒙古包头的,想来其间的驿站必定是连结成串的。而这条连结榆林市与包头市的古道,当然也应该散落了许多歇脚之驿站的。遥想当年古道上的兵车和走西口的汉子络绎不绝,马头上的铃铛与赶车人悠扬的信天游,携着古道尘埃飘到驿站的房梁上,带给人们缤纷而迷茫的遐想。但是,川流的凛冽风霜还是把古道驿站砥砺得七零八落。如今人们若真要搜寻古驿只能从当地人的传说和地上的遗存里去考究了。可是,今年大家所见文安驿却还顽强地在古道边矗立着,呼唤着久远的风烟和现实的抚摸。古驿是西魏大统年间所建,占地百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竖起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p><p class="ql-block"> 在窑洞群中央坐落着一栋魁星楼,似在诉说着曾经的难忘。当然,这栋楼阁在这片窑洞里称得上鹤立鸡群了,只是楼里至今还空空荡荡,没有钟馗独占鳌头的塑像,也没有纪念哪位跌入凡界的文曲星之牌位,而只是为纪念文安驿明代走出的一位进士而建的一栋豪宅。</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古民居,让你品味着千年厚重的历史的话,驿站内知青园地,则又会将人们的思绪拖回到上世纪七十年那个火热的岁月。当你来到古村落的中心,走进一处院落,一面诺大的“知青墙”映入眼帘:那幅“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最熟悉的标语。1969年至1977年,近千名北京的知识青年来到延川县,被分配到文安驿、关庄、禹居等不同的人民公社中,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这里。“知青墙”记载了1400多名北京知青的姓名,展示在了知青墙上。在这白色墙壁上,诗人留下了歌颂知青的诗篇…:<span style="font-size:22px;">失去的,是人生懵懂无邪的畅想,得到的,是人生生活历练的刚强……。</span>这就是文安驿的魅力所在:一个集千年“古道”驿站、百年“窑居”建筑群落、千名“知青”记忆于一体的文安驿古镇,让游人在这里实现了穿越时空,解读文安古今史(据网络资整理)。</p> <p class="ql-block"><b>千年古镇记。2023.07.26日由清涧县惠家河回延安途中,来到千年古镇参观陕北民间古建筑牌楼,窑洞。了解文安驿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 摄影,录像:广生、薛镇</p><p class="ql-block"> 编辑:黄土高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23.07.26</b></p> <p class="ql-block">文安驿古镇地标千年古建筑牌楼,民间石塑艺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