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叶竹/文</p> <p class="ql-block"> 初闻郭庭平老师大名还是我上初中一年级时,那日教室卫生值勤,我把打扫的垃圾送往存放点,发现垃圾堆中散落着许多信封,一律写着“郭庭平老师收”,一位熟悉学校掌故的学长告诉我,这是报刊给郭老师的约稿信,我立时肃然起敬。初入中学,未见大楼先闻大师,能不庆幸乎?但是学长又说了,郭老师期初刚被调往一中。失望之情又立时袭上心头,与郭老师的师生缘算是擦肩而过了。</p><p class="ql-block"> 见到郭老师真容时,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员了,他则是进修校的教研员。2004年,我参加县教学比武,得郭老师提点并获教学能手奖,自此与老师结缘,常蒙教诲。老师移居江夏苑后,自号临江仙,众以为临江以居而已,我却认为这三字乃老师实录。</p><p class="ql-block"> 临者,正气临人,浩气临事也。老师德隆望尊,门人填室,我等常聚老师周围聆听教诲,虽时遇其叱咄,然挨训犹不离去,反而色愈恭礼愈至,俯身倾耳以请,这正是老师魅力所在。平生第一次体会“后脊梁冒冷汗”,便是拜老师所赐。老师训话往往一针见血,且妙语如珠,这就是让你且爱且恨的郭老师。那时,凡有公开课,郭老师评课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少了郭老师评课环节,便是四川人下饭少了辣椒,山东人吃馍少了大蒜。现在交通便利了,听课的范围也广了,我最远曾到厦门听课,可惜再也听不到郭老师这样辛辣风趣的评课了。</p><p class="ql-block"> 江者,江湖闲散也。老师一辈子当最大的“官”便是教研员了,但老师周围总能团结着一帮人,从在一中时编写作文指导丛书到创办陈第公园作文网站,从乙平作文在线到高考作文天网,从“中国名师教育网”语文高考网上辅导教师到搜狐网教育频道首席高考作文辅导专家,一次次见证了老师自带光环的吸粉力。一天,老师突然来电询问我的创作字数可达十万字否?我惭愧回答:相去甚远。后来,老师组织六人出了一本文集——《临江六子诗文集》。回想细节,老师应该嘱意“七”字数,以合“竹林”之意,可惜我“滥竽”充不了数。如果让我在竹林七贤中挑一位类比老师,那我会选择刘伶。刘伶酒家买醉,醉了就枕着老板娘的大腿睡去,其蔑视“名教”的傲气丰富了魏晋风度的内涵。老师曾将毕生荣誉证书付诸一炬,何尝不是对当代“名教”的嘲讽?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意思是在庙堂之上、市井之中很多传统的礼节、道德、文化都普遍丢失了,反而在乡下还能找到。细品老师的风采,令人叹惋的魏晋风度不也一样散落在我们身边,体现在老师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仙者,酒气也。刘伶嗜酒不羁,号称“醉侯”。道是“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老师也好酒,每饮期必尽兴。我等会其意,频频敬酒,乃至一次我一口气喝下九大杯啤酒换取老师一盏青红,至此老师欢尽颜展,口吐妙语,飘飘然有诗仙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自老师退休,我们已十多年未谋面了。老师可安好?数日前,一位同事说起老师的趣事:不久前郭老师给一居高位的门生去信说,你的写作水平不如当年了。闻此言,我释怀一笑:郭老师还是当年的郭老师,宝刀未老!较之伯瑜泣杖,能不为老师高兴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