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位置》</p><p class="ql-block">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是空间领域中最基础的学习内容,认识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理解: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的相对性。</p><p class="ql-block">一、上、下</p><p class="ql-block">1、认识方位词——上下</p><p class="ql-block">通过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引出“上为天,下为地”,上、下两个方位得以“命名”。</p><p class="ql-block">2、通过讲述甲骨文命名“上和下”</p><p class="ql-block">“上为天,下为地”,顺着天与地的分开,也就产生两个表示方位的名词。造字英雄仓颉就是根据这个想法造出了两个汉字:上、下</p><p class="ql-block">3、节奏互动游戏,听老师指令,做动作!体会上、下</p><p class="ql-block">——《上拍拍、下拍拍》</p><p class="ql-block">4、通过具体情境,初步领会“上和下”的相对性。(描述面部五官位置关系)</p><p class="ql-block">眼睛在眉毛下面——眉毛在眼睛上面</p><p class="ql-block">5、根据要求的“上下”关系摆放物体,并说一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认识方位词——前、后(眼睛向前看)</p><p class="ql-block">通过前胸后背导入前、后</p><p class="ql-block">2、体会变与不变</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的前方和后方可不可以改变?当然是可以变化的。</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问题儿童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并没有达成清晰的共识。于是课堂要依托这个经验,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之所以我的前方后方可以改变,那是因为在客观世界保持不动的前提下,人是可以转动的,所以这样就导致“我的”前面、后面物体的变化。</p><p class="ql-block">3、我的前、后面和你的前、后面一样吗?</p><p class="ql-block">通过课堂对话及实地练习达成共识——也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因为我和你面向的方向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p><p class="ql-block">此时儿童对于人的前面和后面的判断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面向哪里哪里就是前面,面向不同的方向,所对应的物体就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