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7月份的天气不同于往常,太阳热烈却又伴着阵阵雨后微风,村口闲聊的男女老少也多了起来。刚一凑近人群,“培鹤,牛奶的销路已经不愁了,这可多亏了你呀。”柴叔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机,源于一次走访。在6月份入户走访时我了解到,当时本就是村里致富能手的柴叔创新思路,在家中养起了“新鲜玩意儿”——奶牛。经过前期外出学习养殖技术,已经能够达到日产鲜奶40斤,产量有了保障可销路却让柴叔一家犯了难。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现在正值夏天,鲜牛奶销路不好,那咱们可以试试牛奶冰淇淋、牛奶布丁这类清爽甜品,村内购买力有限,咱们去闹市摆摊,品质有保障,销量绝对少不了。”“就是,这我咋没想到!”柴叔一拍大腿高兴地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牛奶有了销路,柴叔的笑容又恢复如初了,现在每次路过柴叔家门口总会被热情的拉着聊聊家常尝尝鲜奶。与村民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扇刘村的村民见我都多了一份亲切,大家的脸上都多了一份笑容。基层群众总是不善言辞,他们在询问解决对策前蹩脚的铺垫和在我提出建议后真诚的感谢,让我更加觉得基层确实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建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今后我也将继续在基层“沉下去”,让更多的群众“笑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