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文5660字,阅读需要12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优课的线下培训,也因此加入了名师优课网络培训的群里,和李永红老师结缘,便从那时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期间,网络培训是我们教研成长的主渠道,李老师那36堂写作课的培训内容,让喜欢带着学生一起写作的我,顿时有了许多的感悟。回到课堂,我更加喜爱上写作课了,连续三次公开课,我都选择了写作教学,从《学习仿写》《学习扩写》到《撰写演讲稿》,在实践摸索中我的课堂竟然慢慢有了李永红老师的影子,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浓厚了,写作水平也日见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班级里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差距很大,如何寻找到一种广泛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写作中受益,在课堂上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是我亟待学习提升的教学能力。得知李老师在贵阳有线下研修班,便早早安排行程,自费前往参加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贵阳,我来啦!</p> 一场线上线下的追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主持人介绍完李永红老师并提出学习要求后,研修班全体老师重温了《教师誓词》。朗朗齐诵中,我听到了徘徊在会场的老师们内心的声音——牢记使命,坚守初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幕式很短,仪式感满满。9点整课堂教学展示——同案异构课《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拉开了帷幕。</p> 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往同课异构公开课的展示,几位老师自选角度设计教学,课件、教案都不相同,而李永红老师拿出自己的上课课件,和来自重庆的李文洪老师同案异构,并且由李文洪老师先上,这样的教学展示,别开生面,简直就是一线教师和名师的现场PK。</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着听着李文洪老师利落干脆的课堂讲解,看着看着讲台上那些活泼好动的小同学的听课状态,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使用他人的教学设计、课件讲课时候的情形——面对学情陌生、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写作课题,和名师用一样的课件上课,我的差距会在哪里,我又有怎样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永红老师这堂示范课,是李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积累沉淀的成果,更是李老师精益求精,不断打磨、调整、精炼、提纯的结晶,教学设计中情境化、大概念、任务群的理念是对现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的很好的示范指引。课堂上李老师四两拨千斤,在最适当的时机、用最合适的方式、选最恰当的语气、说最合情的话语,让学生始终站在课堂的中心,孩子们认真书写的安静严肃、老师踱步其间的从容不迫、学生展示交流中的自信流畅,都彰显着写作教学的美好和李老师扎根教学的深厚功力。当然,李老师作文课本身的魅力,是我们切身体会到,并要重点研究学习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的沉浸式教学研讨和李老师的讲座从理论高度让我感叹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同时让我感受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小组的老师们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手,评课起来角度新颖,才思敏捷,语文人的情怀满满,可亲可敬。</p> 一起深度沉浸的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两点半,研讨开始,老师们的精彩发言也令人收获颇丰,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计亮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源于生活的素材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基于写作的方法提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规范精准的支架构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突显个性化的表达与思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摩者视角下的成长与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的点评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重点指导目标明确;保证学生当堂写作时长,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高浓度的理论,稀释在整堂课的示范与实践中,又贴合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写作在愉悦中进行,在指导下提高,在交流中强化,在多种方式的评价中变得自信。</p> 一天满满收获的喜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第一天,小伙伴们推荐我当组长,此时此刻,群里老师们的心得陆续出炉,感谢遇见,让我能遇到名师指路,还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见证成长的足迹,将大家的心得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重庆南开两江中学王术智</p><p class="ql-block"> 培训第一天心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贵阳的第一天,就听到了一次高质量的同课异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老师启发很大。在写作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灵魂拷问:“写什么呀!怎么写呀!”今天两位李老师的课程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写什么的问题,老师们能够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写作重心;其次是怎么写的问题。记叙文应该写什么?有没有方法?今天两位李老师的课堂成功地帮助学生明确了记叙文写作的流程,寻找生活中的“变态”,再通过切片——提问——还原的方法实现情节上的起伏。下午关于议论文和传记的讲座交流也是收获颇丰,学员们在讨论交流中形成思想碰撞,产生知识性火花。李老师通过自己的文本还原、写作尝试,把学生写作的痛点难点关键点找了出来,帮助老师们找出各类体裁的内在联系。一整天记了好几页的笔记,累但快乐着!</p><p class="ql-block">❤️重庆八中树人程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今天的名师课堂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的课程设计精细,任务式教学将写作细分为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让学生的输出得以由词到句到段,最后成篇。每个环节都渗透了相应的写作策略,授学生以写作工具,“切片•提问•还原”实在实用,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升华了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精心关注学生,给我们呈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沉淀;二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尊重学生的输出;三是注重学生的生成,适时指导和打磨。学生在和老师一次次的互动中更加信任老师,也更乐于表达,这种静水流深的课堂尤为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真正见识了有策略的过程性的写作教学课堂,感谢李老师撑一支长篙,带我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想说,“精心”的态度加“精细”的过程,造就“精品”的课堂。好课值得反复回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李老师关于《写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分享更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思维,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干货,实在过瘾。狠狠期待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四川德昌罗桂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前,导师李永红就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教师要么以体验者的身份,要么以观课议课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他会在课中或课后让下面的学员和台上学生一起融入课堂,意在让老师们深度卷入课堂!</p><p class="ql-block"> 心里多少有压力,也多少有些不情愿!</p><p class="ql-block"> 习惯了你讲、我听,你展示PPT,我埋着脑袋奋力记笔记的学习形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迫使我揣着一些微妙的紧张全程手脑高速运转!</p><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甚至是同课件不同教师执教,太考验老师解读课文、驾驭课堂的能力了,何况还是李永红老师本人设计的课件,本人要亲自示范授课,另一名授课老师的压力可想而知!想想都够刺激,够酸爽!</p><p class="ql-block"> 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搭支架?怎样由浅入深连句成篇层层递进?怎么用写作的知识教写作?怎么引导积累生活中“变态”的素材?两堂课下来,我对自己的写作教学的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懂得了解决难点和痛点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观课议课环节,自己先整理发言内容,然后组内交流,最后班内交流,你会沐浴在天南海北的语文人碰撞的思想火花中;你会感受到五湖四海的语文人精湛的专业素养;你会感动于大江南北的语文人学而不厌、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p><p class="ql-block"> 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p><p class="ql-block"> 遇见大师,深度卷入学习,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陕西张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两位老师“同案异构”,共同执教了七上第一单元写作课:《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参会教师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分别以观课者、上课者、以及第三者角度,思考初中写作教学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精妙的教学设计。以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任务群中一步步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四个写作实践活动,它是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这样的一个上升过程。以任务为导向,辅以教师对“变态”概念的解释,经典文本的选用,教师下水作文的展示。围绕本次写作活动所总结的习作方法指导,例如:五问策略,我的视角还原维度:八觉,详写体验:切片.提问.还原等等,都是专业的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方法指导。这些写作知识的提取建构,可见教师的独到匠心。每一次写作实践活动结束后,都会以具体实际的操作,指导学生一步步从词到句到段甚至是语篇的,真实感受到语言的发展,思维的成长。展示了教师策略性的写作教学过程。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不断的叩问,让课堂呈现清晰,路径方法专业可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精心的课堂指导教师的预设是课前的准备,实际课堂的生成则是千姿百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实的语文学习的发生,就要求老师眼睛中有学生。看到学生的困难,看到学生的卡点。关注语言素养好的学生也要关注语言素养一般的学生,甚至是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两位老师都以艺术的语言循循善诱,在具体的方法指导中让学生自己体验茅塞顿开。例如:莫名发笑的孩子也专心听见,最终发言了。例如:写对联的孩子,明白如何切片了。例如:写作实践2调整话题,重新选材,用大杀四方的棋局感悟学习的随堂“演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第一次从城里到乡下,感受绵软软的稻田泥巴如同白云一样的小男生会用感觉了。例如:和家长互换身份的男孩子说蛮想分享的。等等,这一系列的学生的思维的成长,真实的语言发生,都是老师在课堂中精心的的预设与精心的生成分不开的。老师的纠正、总结、强调、启发、鼓励、表扬、追问,展开了一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精彩碰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精准的课后分享李永红老师课后安排评课环节,限定时间,限定方法:围绕一个中心词,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这个给老师布置的任务,其实就是培养老师“聚焦”思维,透过现象追寻本质。围绕一点展开分享。避免了漫无目的的评课。与会的所有小组在组内评课的基础上,形成思路纷纷推出代表,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分享。“丝滑”“激活思维”“找准切入口”“定位”“精”是各位老师迸射的灵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下午的培训以《写作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讲座展开,以《观点要明确》《学写小传》这两个写作课题为案例,层层展示了写作课例设计策略:研制写作核心知识开掘写作内容知识整合设计教学方案过程凸显主体地位让我们看到写作教学作为一个课程,需要教师以系统、科学、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教师以专业的指导,让人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