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新征程,奋楫扬帆共前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

宋慧贞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践行《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开展好综合与实践的课程。2023年7月25日,许昌市宋慧贞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相聚云端,共同学习吴正宪老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基于此,吴老师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进行了分享:一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有哪些新变化;二是开展“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案例解读;三是开展“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教学建议。</p> 新变化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针对“综合与实践” 领域的新变化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内容的变化:一是纳入了部分新知识学习,将“常见的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新知识融入到了主题式学习实践活动中;二是增加了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学习方式的变化: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是围绕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知识,以主题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项目式学习是针对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真实情境的问题,以完成特定任务的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案例解读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老师们清楚的知道如何开展“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吴老师结合两个案例给大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析。</p><p class="ql-block"> 主题式学习的案例——《欢乐购物街》。首先,要想开展好主题式学习,必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接着,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个主题,吴老师创设了5个子任务:认一认人民币,筹备“购物街”,“购物街”里“买与卖”,体验生活购物,货币小百科。</p><p class="ql-block"> 任务1:认一认人民币。不再是过去由老师带领学生来认识人民币,而是提前一个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关于人民币的问题,并通过问家长,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求答案,在这个不断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p><p class="ql-block"> 任务2:筹备“购物街”。需要学生自主准备一些“买家”和“卖家”的物品,为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提供充足的道具,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认识了人民币。还需要有班级集体约定,“卖家”热情服务,不害羞,“买家”要文明购物,友好商量价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 任务3:“购物街”里“买与卖”。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轮流体验购物者、销售员的身份,记录买卖的过程。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如铅笔0.8元,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老师可到摊位上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在这个“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如何换算人民币,感悟了加法模型,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等能力。</p><p class="ql-block"> 任务4:体验生活购物。让学生跟随家长到超市、商场等场所,体验真实的购物,积累购物的经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购物经历和发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任务5:货币小百科。鼓励学生说一说网上查到的关于货币的小知识或与别人交流中的新发现,再想一想,关于货币还想了解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金融意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主题式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买卖的需求,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人民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变成了主动的学,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更好的促进了核心素养的落实。</p> <p class="ql-block">  项目式学习案例:制定跳绳标准(百分数)。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提出核心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开展活动。在该项目式学习中,吴老师创设了3个任务向大家展示了该学习方式应如何开展。</p><p class="ql-block"> 任务1:在跳绳活动中收集数据。两人一组,收集每位同学1分钟跳绳个数,为了使收集的数据更趋近真实,可以让每位同学多跳几个1分钟,每次跳的个数可能都不同,让学生在更多的数据中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体会数据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任务2:将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表达。<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怎样划分标准的等级?为什么这样划分?老师需</span>引导学生利用百分数将数据按照节点进行分类,选择出合适的数据,从而制定出本班的跳绳标准。</p><p class="ql-block"> 任务3:撰写实践报告。每位同学将制定跳绳标准的心路历程、不同的方法和学习感受记录下来,特别是把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把与同学合作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下来。在不断总结、反思和互动评价中,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不断发展。</p> 教学建议 <p class="ql-block">  这两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得到了扩充。为了让老师们更好的实践这两种学习方式,吴老师给大家提出了宝贵意见——重在设计。在组织活动之前,老师们需要设计好这五方面:1.目标设计要注重发展核心素养;2.主题设计要立足本学科,关注跨学科,体现真实性与开放型;3.任务设计要围绕核心任务展开,并规划学习任务序列;4.过程设计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助力多种学习方式实践;5.评价设计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引导和激励。</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本次讲座,时间虽短,内容却精彩纷呈,让老师们在“综合与实践”的新征程上有了方向标,值得大家反复观看领悟。</p><p class="ql-block"> “综合”促发展,“实践”出真知,老师们需要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参与者、指导者、协调者、评价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实践探索,落实核心素养。</p>

学习

学生

老师

实践

购物

任务

主题

开展

综合

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