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闯关东影视基地

素苡

到黑河后第二天大清早驱车前往民俗文化村,去那里感受当年拍摄《闯关东》的场景。 影视基地位于距黑河市区10多公里的北安农管局锦河农场。 建筑风格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建筑为主,有浓郁的关东特色的山东大院。 大院中有“朱家大院”、“韩家大院”、“山东菜馆”,“朱家大院”则给人展现的就是关东人历史生活的再现。 土坯草房外表十分简朴,窗棂横直相交,墙壁外抹草泥、草顶日久发黑。墙厚顶厚、冬暖夏凉,房顶侧面呈人字形的硬山起脊式,前后两面下倾,分别称为“前坡”和“后坡”,有关东村屯住宅特色。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韩家大院。 “朱家大院”真实的再现了闯关东民情风貌的同时,也将关东京广线民齐鲁文化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韵味十足而亲切自然。琳琳穿上这红翠花棉袄,还真有东北小姑娘的味儿呢! 朱家大儿子传武的房子还保持着新婚的样子,门外对联是“金屋笙歌偕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那吉庆的花轿仿佛美丽的新娘正坐在里面,等待新郎去掀起轿帘呢。 像模像样的坐炕上,关东媳妇儿们炕头上唠嗑呢。 朱家的马厩。 朱家外面挂在在仓房的玉米,地下石碾子,透着东北农家的特色。 土坯房、旧家具、长工工棚、民居室内的道具,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东生活场景。 大炕、炕桌、炕柜、铺盖、褥子,无论穷富,基本陈设是一样的,一家人睡一个炕上。 老金沟错落有致分布着白玉石碑,隽刻发生在这里的淘金历史,红色小庙供奉着山神、土神、水神、路神和老把头。 淘金汉地窑子。 这是淘金溜槽,木质结构。这最原始的“工艺流程”,算是当时淘金的“自动化”设备。沉淀下的细沙金再用金簸箕淘。 这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体验关东民俗风,感受关东历史文化和风情。

关东

闯关东

朱家

大院

淘金

再现

韩家

特色

开山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