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诗词,品百味人生

砚园十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历史的河道徜徉,星辰陨落日复升,上下求索五千年,在时间的洗涤下许许多多的东西已逐渐模糊,但也有一些随时间的流逝,越发显得经典,比如中华历史中那悠久而璀璨的文化——诗词。2023年7月22日和23日,我们走进了来自文学院的丁楹副教授的《经典诗词欣赏》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在世界诗歌大花园中,最讲究意象创造。王国维所谓: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真景物、真感情——即诗歌的意象。它由两部分组成:景物(象)感情(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楹老师以欣赏陶渊明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为课堂开头,从表达对五柳先生的喜爱到对毛主席长征精神的赞叹,让我们懂得了可以把生活变成一首诗歌,把这个风雨人生变成诗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丁老师通过带我们欣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移居》其二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三首诗歌讲解了“精神家园的构建”之其一“躬耕”。举论语中评价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讲述了“固穷”中的安贫乐道。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的“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表达了精神家园构建中的“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及“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则分别表达了精神家园构建中的“自娱”和“好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老师通过讲解精神家园构建的五个方面,带领我们深刻体会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令人流连忘返。在第一课的最后,丁教授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诵读一首《渊明》,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习陶渊明的乐观自在,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完美消化,直面挫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代,而李白则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丁楹老师以李白的一首诗——《月下独酌》开启了第二次经典诗词欣赏课堂。他带我们感受了李白的许多诗歌,让我们得以窥探他的诗歌才华。通过品读作品,我们发现李白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境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时代的特点。透过李白的作品,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多元的创作格局、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体悟到了“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真正内涵,深化了对诗仙李白及其诗歌的认知,提升了思维的高度和境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丁老师将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陶渊明的诗句进行了对比,让我们明确了他们诗歌中的共同之处。通过举例,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方面的相似之处。由此看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所有的写作都是再创作,没有诗作能脱离最佳的内容,没有诗人能摆脱前人的影响。 李白一生中创作了无数诗作,但如果我们仔细比对,就会发现他的一些诗歌作品中有前人诗句的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创作中抄袭了前辈诗人的诗作,这反而彰显了他与前人一样受到文学传统的滋养和启发的事实。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是相互呼应、相互借鉴、与时代相连的。 正如文学理论家所言,每一位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中,他们受到过去文学的影响,同时也与当代的社会和文化产生联系。他们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情感经验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独特韵味的作品。 总之,李白在创造时会受到前辈优秀诗人的影响,这凸显了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此通过与前人作品的对比和参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人们的才华和作品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丁老师还特意强调了他最喜欢的词——《定风波》,他希望通过讲授这首词,让我们领悟到人生虽然充满磨难,但我们应当不畏惧任何挫折与苦难,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勇敢地向前奔跑的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总结了李白成为杰出诗人的路径。他强调李白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度,归功于四个关键因素:广博的学识、刻苦的训练、广泛的旅行经历以及对异域文化的情感体验。最后丁老师启发我们通过阅读探寻自身的精神家园,借助智者的力量解决人生的困惑与苦闷,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逐渐走向人生巅峰</p> <p class="ql-block">撰稿:梁婉仪 孙晓烨 林桂鸿 唐露 </p><p class="ql-block">照源:霍俊铭 郭远凤 石雨琦</p><p class="ql-block">初审:李康杰 陈家欣 吴依婷</p><p class="ql-block">复审:崔议丹 陈安之 徐楚 李心儿</p><p class="ql-block">终审:黄燕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