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半塘荷风年年韵,莫负人间流水意。2023年7月20日至23日,我参加了澄江市义务教育学段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追寻语文教学的审美愉悦与学生和家长更关注的考试现实之间的平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想趁着假期,去翻阅一些教育学相关书籍,也想重读教育心理学,正好一次为期四天的培训将渐渐暗淡在现实里的思想曙光再次点燃。</p>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再识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上午,邓磊老师所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让我深受启发,接下来的“教”更要强化课堂主阵地,重新思考教学理念,重塑教育诚信和教育自信,改变对每一个学生的态度,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将语文学科教学理念生活化,同样将日常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现在和未来不同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同时将“文化底蕴”四个字内化于心,不负当年的理想,把语文的美好与精神传承下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下午,第一次参加量化卷形式的培训学习,在整个翻阅抄写的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也几乎在笔端过了一遍,虽具体内容不能全然复述,但静下心来写字,三个小时竟在倏忽之间过去。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指明了方向,为各个学段学生的“学”树起旗帜,有了方向老师才知道是否偏航,有了旗帜,学生才知目标在哪里。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可弱化,人文性更应该体现在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缺失了人文关怀,文字就会变得冰冷无情,缺失了它表情达意的真实性,失去了审美愉悦,语文就不再是诗意的语文,干涩润泽不了心田。所以从识字与写字到阅读与鉴赏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感悟,需要我们慢下来,慢慢熏陶,慢慢以文化人,这才能更好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p> 二、实践中的思想碰撞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下午的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从年轻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新老师有年轻的思维,有未被束缚的大脑,有敢于大胆尝试与实践的勇气,有扎实的理论架构,还有各种对语文的理想与期待。这些属于语文的不拘一格正是而今被经验所固化的我所渴望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7月22日上午的微课录制实践活动让我觉得自己也在“做”中学到了很多:首先是获得了一些微课录制的小经验,比如时间把控,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还有不拖沓、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等。其次是整个录制过程让我在短时间内看到了不拘一格的语文骨干教师们或文化育人、深入浅出,或深耕实践、敦本务实。大家的认真态度,丰富经验、真挚情感、儒雅风度,我相信可以碰撞起一朵朵思想的浪花。最后,本次的微课录制实践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用再反反复复面对所有学生口头讲述同一知识点,看微课成全了学生的自学,也成全了老师的减负,重要的是科学有效。</p> 三、有愤而启,有悱而发的温度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上午讲座视频里校长不疾不徐的言语和慈爱的面容,充满希望与散发着思想之光的眼神感动了我。那句:课堂学习过程中,有的孩子是接受,有的是享受,有的是忍受,有的是难受。让心中一阵颤动,脑海中浮现着我的课堂上我的存在差异的学生们,他们也一样用不同的接受能力接受着我面对全班四十几名同学的课堂教学,有时还会因为几个孩子的慢或者不乐观的行为习惯被我责备,我从未想过他们的“忍受”,甚至“难受”。</p><p class="ql-block"> 我想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我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尽可能以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尽量将抽象复杂的他们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创设学生经验可接受的生活情境,以生活的实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解,探究“深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让知识与经验内化于学生心中,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的融会贯通才会成其为智慧。</p><p class="ql-block">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是不易的,不易走的路更值得去走。除此之外,课堂习得的愉悦和成就感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必需品,更是有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和价值感同样来源于学生的轻松接受,而这一切也来源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以及课前胸有成竹的备课。</p> <p class="ql-block"> 7月23日上午管老师很有思想魅力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知识或道理在学生脑海中的生成过程远比直接告知结论更重要,而学生慢慢构建知识的过程需要老师将抽象复杂的概念一点点变得直观(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箭头是直观的,图是直观的,板书是直观的),一目了然,理解是深度学习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7月23日下午武老师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讲座,勾起一些曾经学习的教育心理学,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许多决定性因素的,而在这么多年为师的过程中,渐渐忘记将所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或许每个人都会叛逆,只是被引导的方式不同,有的是疏导,有的是鼓励是接受,有的却总受到责备,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也不一样,做为教师,很多时候我忘记去关心去理解去倾听那些问题学生的想法,只是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然而收效甚微,问题还在继续。听完这个讲座之后,让我更加坚定重读教育心理学的想法,希望自己成为那样一个学生心里温暖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几日的培训,大脑又充实了许多,思考也多了一些,理论架构在心在脑,一个假期之后会是新的实践的开始。满满的笔记,认真的听讲,最后铭记:不止为考试而教,更要为人的生命成长而教;不止教授冰冷的学科知识,更要教授可以支撑生活的学科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