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仓山小虎

刚刚,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中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教师自古以来都身负建国君民、教化人伦的责任,新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新时代教师的社会担当必然也有新的内涵,教师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化,担当起筑梦育人的崇高使命?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视野、胸怀提出了新的要求。身处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r>一、教师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br>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的使命根本。教师工作关键在于“传道”,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过教育教学活动浸润到学生心田之中,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不能只限在课堂中、课本上,更需要扎根大地、扎根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结起来,让价值观教育落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不断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br>二、教师要身先垂范社会责任担当<br>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必须要身先示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教师必须首先要做良好社会公民的表率,要肩负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体现价值,更要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实现社会价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作为知识分子代表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引领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志愿公益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榜样,对于其他民众也是示范,教师以自身行动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才是尊师重道之风得以形成的内核所在。<br>三、教师要在使命担当中求成长<br>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只是不断帮助教师在技艺层面臻于极致,往往忽视了教师整体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能帮助其保持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并了解不同人群的教育立场;在践行服务国家使命过程中,能更深化对教师专业的身份认同,追问教育的意义及其终极价值。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那么使命担当则能唤醒教师的本真德性和精神主体。教师唯有在践行使命担当中不断认识自己、觉察自我并实现价值自觉,才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教师

担当

使命

社会

学生

教育

社会主义

践行

公共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