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南。<br>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影响主政一方的干群关系,同时也影响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我们的雄伟大计的稳步实施。<br>一要提高政治意思。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强化党性锤炼,对党的事业负责。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解决民生实事,都始终要把党性意识放在第一位,要拿出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凡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都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实,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党性强、信念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br>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反过来也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端正政绩观,正确回答“为谁创造业绩”以及“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命题。<br>三要坚持实干担当。一份权力,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要苦干实干,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能老是想到自己的政绩,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推动各项工作。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只要是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事情,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格局。从长远发展战略的层面去审视,要勇于担当担责。<br>新征程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