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格兰到罗马朝圣之路第三天(7月24日)渡过英吉利海峡回到法国

陶嘉 原创

<p class="ql-block">早上醒来,把背包留在客栈,去了市中心,这是圣母玛利亚教堂。红白色的花圃表示英格兰🏴󠁧󠁢󠁥󠁮󠁧󠁿的圣乔治旗,自古以来,圣乔治是英格兰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我回法国的渡船是12:05分的,必须提前至少一个小时抵达轮渡码头。我10点15分出发了,从住处到轮渡码头走路需要20分钟,不算远。</p> <p class="ql-block">半路上看到一座罗曼教堂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英吉利海峡的上空,乌云滚滚。</p> <p class="ql-block">只要海上不起风浪,航班就不会取消,今天天阴,天气预报说会有阵雨,但是风不大,所以我估计航班会正常运行。万一取消,比较麻烦,一方面浪费时间,时间最宝贵;另一方面, 英国每停留一天,就有一天的经济成本。我7月12日从巴黎乘坐“欧洲之星”到达伦敦,游历了伦敦和英格兰几处地方(Salisbury, Winchester, Saint-Albans, Canterbury), 已经13夜14天了,最高的成本支出是酒店的房费(13夜酒店将近1900英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佛尔这一带海岸线,白色悬崖(White Clifffs) ,与对岸的法国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两个和我一样的徒步者,也是去轮渡码头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多佛尔轮渡码头。</p> <p class="ql-block">轮渡第一站候车室里的一家酒吧,步行上船的客人必须在这里集结,然后乘坐P&amp;O船公司的公共汽车去码头。船晚点了1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等了一个小时后,大巴车终于开了。司机是个年轻姑娘,简单看了一眼护照和车票,就让我们上车了。到了码头,法国的边防检查,全体乘客下车。</p> <p class="ql-block">法国警察一一查验护照,我们的大巴车带着行李,比我们早一步过关,在前面等候着我们。法国边防警察看一眼护照,就放行了。至于出境英国,没有任何边防检查。</p> <p class="ql-block">船公司最大的客源,是载货大卡车和其它连人带车的家庭和企业车辆,包括公共长途大巴车。步行的散客,有一段时间,船公司拒绝,万幸现在又恢复接受了,不然我回法国的道路就麻烦多了。</p> <p class="ql-block">再望一眼多佛港。</p> <p class="ql-block">渡船内部</p> <p class="ql-block">渡船内部,餐厅,酒吧,赌场,免税店,外币兑换,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整个航行时间是90分钟。</p><p class="ql-block">英吉利海峡上空,阴云密布。</p> <p class="ql-block">多佛尔渐渐远去。</p> <p class="ql-block">多佛尔的海岸线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另一头的法国海岸线,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喝着热饮,写第二天的步行日记。轮渡穿越英吉利海峡,90分钟,不知不觉。票价38英镑,不贵。如果提前几天预定,30英镑。我注意到整个航行的过程中,手机都有信号。</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到加莱了。</p> <p class="ql-block">灯塔与市政厅高塔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轮渡船舱里的乘客和司机都回到自己的车上,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的乘客也上岸了。有大巴车把我们送到航站楼。</p> <p class="ql-block">加莱航站楼。</p> <p class="ql-block">在多佛尔遇到的的两个背包客,是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一对夫妻。妻子Anne曾经走过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西班牙那一段(法国之路 camino Francés),这次从坎特伯雷出发,计划一口气走到罗马,她说10月底可以走到。而丈夫Alex陪她走一个月。我们有共同话题,聊得开心。我很佩服Anne的勇气。我和他们应该是同一天从坎特伯雷出发的。我们在加莱市中心告别,但是相信如果有缘份,路上还会再次重逢相遇。</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在对岸的英国多佛尔,去码头的路上,殊路同归,遇到的就是他们两人。</p> <p class="ql-block">加莱市中心的雕塑:白色的法国地图轮廓的尽头有两个人的铜雕。</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戴高乐和丘吉尔。戴高乐身高马大占了便宜,从背后看,丘吉尔似乎是他的副官。</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广场上,是戴高乐夫妇的铜像,戴高乐叫Charles,夫人叫 Yvonne。</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某个商家的橱窗前,自拍一张,算是自己给自己立个铜像😊</p> <p class="ql-block">来到久仰的加莱市政厅前。</p> <p class="ql-block">法国北方的高塔钟楼,与邻国比利时南部的高塔钟楼(法语叫 beffroi)共同申遗,2005年有一批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两国一共有60几座高塔钟楼入选。比如比利时布鲁日的钟楼。加莱的这座钟楼也当之无愧在名单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北方和比利时南部(佛兰德斯地区)过去属于同一个国家(法国瓦鲁瓦王朝的勃艮第公国)</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前是罗丹的雕塑《加莱六义士》</p> <p class="ql-block">说的是1346年,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进攻加莱,围城一年,1347年,加莱军民弹尽粮绝。英军的损失也很惨重,最后决定屠城,这时城里六位有头有脸的贵族和绅士主动提出,以他们之死,换取加莱全城百姓的性命,爱德华三世最后答应了。罗丹的这组雕像,记录和讴歌了这段历史和这六位勇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47年,英国围城一年后占领加莱,统治这里长达211年。1558年法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个星期不到就夺回加莱。这是另一段故事了,我过几天在路上写日记时可以叙述。</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端详了6位勇士每一位的姿态和表情。</p> <p class="ql-block">右边这位手上拿着城门钥匙,准备交出投降。</p> <p class="ql-block">和对岸港口城市冷清凄凉的多佛尔比,加莱更有旅游的气氛,可看的东西更多,更有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前的鲜花,每年的预算应该很可观的一笔费用。</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碑,对岸的英国,纪念在印度、东非等前殖民地死去的军人,法国这里纪念在北非、印度支那等地死去的将士。只有一战和二战,英法有共同的敌人德国。</p> <p class="ql-block">法国人的雕塑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酒店对客户很贴心:墙上有两国的插座, 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加莱的特色,叫 Welsh, 大量的奶酪,包着火腿和吐司面包,绝对高热量,烤箱里出来,热乎乎的,吃下去撑肚子。今晚天气凉飕飕的,正需要。</p> <p class="ql-block">还要准备明天的行程,当务之急是明天一早去买充电宝。今天下船,由于轮渡晚点,损失一小时,时差的原因,又损失一小时,计划不如变化,抵达加莱,从港口到市中心,再徒步找到酒店,安顿下来,已经快晚上6点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天风雨中,加上疲劳,可能着凉了,昨天早上起来后,喉咙有点痛,服了药,今天还没有彻底消退,有点咳嗽,估计要两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p> <p class="ql-block">小编:陶嘉,法籍华人30多年,欧洲深度游设计师和导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