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在文献、诗歌里窥视到了长安那场真实、繁华的梦后,就再也放不下对那个时代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长安三万里》片尾高适说出“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眼眶不由自主的湿润;而影片结尾字幕里那一声声“长安”,又唤起了藏在心底的一腔悲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没有哪句话,能如此简洁的表达对长安华胥般的想象;也没有哪句话,能如此简约的触动我们对长安那梦幻般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盛世繁华的荣光与繁华落尽的悲凉兼具的长安,那个诗人辈出、星光熠熠的长安,承载了我们多少的诗意情怀与瑰丽梦想,也承载着我们对得意与诗意的无尽遐思。</p> <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们占领着大唐的精神高地,唐诗不仅是诗人们的心灵写照,也是一部唐朝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上天入地式的浪漫,可以看到李贺扑朔迷离的诡谲,可以看到如杜甫般身似飘鸿心系社稷的伤己忧国,可以看到白居易似的悲悯众生,还可以看到岑参高适的征战沙场,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唐诗人们身上具有的热情、爽朗、乐观、天真、富有幻想和进取精神的性格,让唐诗进入了一个后人无法超越的领域,而他们,赋予了长安独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长安,一直是文人骚客魂牵梦萦的地方。时至今日,我们还对这场绚烂、旖旎的大唐梦感到震撼。它不仅是一个拥有着极高创作力的朝代,也是一个拥有极大高光的朝代,在它身上,展现了有太多可能性,太多机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是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多少饱腹诗书的文人雅士奔赴长安,渴望在长安出人头地、施展抱负;又有多少人满怀希冀的奔赴长安,然后落魄的铩羽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城是成功的代名词,却也是大多数人失意之所。诗人们有心仕途,却屡屡失意,他们的失意成就了他们的文学,而他们的文学却又成就了长安。长安是诗人们坚毅前行的精神高地,也是难以到达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如此群星闪耀的大唐,如此繁华荣光的长安,让谁站出来去诉说着那段理想与现实碰撞出不同凡响的古城故事,让长安以他独有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三万里》选择了高适,这个在文人世界里攀至别人心中高峰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没有比高适更合适的人,他有文人的才情,有武将的气魄,完成了文人封侯拜相的梦想;他曾经失意过,也完成了文人渴望“济苍生、安黎民”的愿望。通过他的视角,我们看尽了长安的繁华,也看到了安史之乱后的萧条,更看到了群星璀璨的大唐。</p> <p class="ql-block">影片以高适与李白的友情为主线,以青、中、老年三个相遇片断,串起了那段历史,也让大唐的文人墨客一一闪亮登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活在历史书的人物,那些活在一首首诗歌中的才子,从书中走了出来,鲜活的出现在观众面前。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豪杰群贤毕集,唐风唐韵、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陆续呈现,让整个大唐都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白与高适年少相识,因一场误会结为挚友,然而他们的人生境遇却截然不同。李白洒脱不羁、自由奔放,一生跌宕起伏;而高适则蛰伏数年,大器晚成。两个人的个性截然相反,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选择高适与李白作为叙述视角,是因为他们两人恰好代表着长安的理想与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是想“行卷”,李白以诗干谒,高适倒好,耍了一套高家枪,还是上战场的那种,把宴会上的人吓了一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白是天才诗人,出囗成章;高适则阅读都成障碍,还要小童为他读书。或许原生禀赋决定了两人不同的走向。高适更务实,理想实现不了,便在家耕田务农,读书学习;李白则游历长安,拜访名流,以期进阶阶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适的理想在他的不懈追求中一步步实现,成了守护一方安宁的节度使;李白的理想在现实的打压下步履维艰,出身商贾决定了他走仕途之路的艰难,他惊世骇俗的才华以及个性中的狂放不羁适合做诗人,不适合做政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说,二人互为镜像,他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而他俩,也是长安的一体两面。</p> <p class="ql-block">高适与李白,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想“兼济天下”,一个想“独善其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人虽然在理想和选择上不同,但二人本质上是相同的,无论经历过什么,对理想却坚定执着,他们始终是惺惺相惜、以诗为交的“知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适的诗代表的是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李白的诗代表着道家文化洒脱的精神境界。诗意不同,但诗心相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适对李白的诗一直是仰望着的,就如那天上来的黄河水,只有赞叹的份;李白也会由衷的赞美高适的“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写的好。</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路。正如高适对李白所言:“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去。我是世间人,要在世间盘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看到,高适性格坚毅,年少自卑但很勤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登上权力的高峰;李白始终是耀眼的存在,他一生浪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活在天上的诗仙李白,是一种人生选择,活在人间脚踏实地的高适,也是一种人生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怎样的人生选择,都有人生的无可奈何。但无论如何选择,内心只有一种选择一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 <p class="ql-block">高适与李白,也代表着中国文人内心深处对“儒”与“道”的追求,高适与李白一生的友情,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儒道互补、儒道对立统一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儒内道,达时儒穷则道,这是中国文人的追求,但很多时候,他们都陷在这“儒”“道”循环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使繁华如大唐帝国,也无法安放诗人们的伟大理想,他们只能把满腹才华一腔热情寄予山水之间,流浪于“红烛昏罗帐”的楼台与“纸醉金迷”的柳巷,踟蹰于故乡的遥远田园与苦寒的大漠塞北,大唐壮丽的河山里记载的是他们失意流浪的匆忙足迹和曾经的诗意远方。</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的唐朝诗人们,如璀璨群星,相聚于长安,歌着诗来,唱着诗走,来时欢喜,走时梦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无论如何,诗人们把他们对长安的渴望,对长安寄予的理想全写进了诗里,他们的得意失意,都可在长安寻找到答案,我们则在一首首诗里寻找长安,回望长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于其中寻找理想破碎后的慰籍。高适用他的执着与坚定,让我们找到理想的安放处,让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若还未实现抱负,只是时机未到,只要你够勤奋踏实,终有理想实现的那一日。</p> <p class="ql-block">而谪仙李白用他的诗让我们感受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让我们鱼翔浅底,豪情万里,那酣畅淋漓的气势,那荡气回肠的豪气,感动了我们,陪伴着许多人度过无数难熬的人生苦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用生命与际遇写就的诗歌呈现出来的力量,超越时空,直击灵魂。所以,“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让我们泪湿衣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啊,始终与诗同在。三万里的长安,既是宽度也是深度,是陪伴我们几千年的绚烂文明。</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诗,纵使大唐已经由盛转衰、满目疮痍,纵使它已不复当年,纵使它已颠覆,却依然让我们有所寄托,长安便是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诗,我们与诗人们同悲同喜,沉浸于“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不绝回响之中。文脉不绝,风骨仍在,跨越时空,依然能与他们共游长安,倾心夜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它还是一个盛载文化之所。高适李白们,用诗成就了长安的辉煌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