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坡羊·潼关怀古</p><p class="ql-block">元·张养浩</p><p class="ql-block">峰峦如聚,</p><p class="ql-block">波涛如怒,</p><p class="ql-block">山河表里潼关路。</p><p class="ql-block">望西都,</p><p class="ql-block">意踌躇。</p><p class="ql-block">伤心秦汉经行处,</p><p class="ql-block">宫阙万间都做了土。</p><p class="ql-block">兴,</p><p class="ql-block">百姓苦;</p><p class="ql-block">亡,</p><p class="ql-block">百姓苦。</p> <p class="ql-block">渭河河堤路风景……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三河口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口风景区位于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该风景区以黄河湿地为景观特色,突出水源涵养、生态防护等保护功能,融地域民族文化和休闲运动于一体。游客可以欣赏到洛、渭、黄三河在这里交汇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这些河流的流域风光、文化以及历史背景。该风景区是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的起点,是一个美丽、宜居、生态丰富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三河口……</p> <p class="ql-block">黄洛渭三河口水文观测塔……</p> <p class="ql-block">渭河入黄处……</p> <p class="ql-block">不到黄河心不甘……</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口初相遇,</p><p class="ql-block">一见杨过误终身。</p><p class="ql-block">只恨我生君已老,</p><p class="ql-block">断肠崖前忆故人。</p> <p class="ql-block">黄河金三角指的是黄河以三门峡市为中心,范围包括关中平原、临汾和运城盆地、洛阳盆地延伸至开封的区域。这一区域是黄河“几”字形区域的最后一拐,也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相衔接的区域,汾河、渭河、洛河在此共同注入黄河,这个拐角周边有临汾、运城盆地,有渭河谷地,有洛阳盆地,洛阳盆地再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了。</p> <p class="ql-block">关于风陵渡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传说可做参考:一就是上古时期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在大败蚩尤之战中战死,后被埋葬于此,建有风后陵,故而名唤风陵渡。另一个传说,是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此地有女娲墓陵,便得名风陵渡。</p><p class="ql-block">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险地,春秋时期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可以说这个渡口见证了黄河流域诸多的兵家之争,因此,更是给这个名字增添了江湖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自青海起源,一路向东。流过河口镇后,山西吕梁山将其折阻,于是黄河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又折向东流。风陵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自然所看重,也正是因为如此,风陵渡才成为了万里黄河的第一大渡口。</p> <p class="ql-block">老潼关肉夹馍……很多人都吃过肉夹馍,潼关肉夹馍从唐朝流传至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骑马打天下,有一日路过潼关,从城门外飘来一股特殊的肉香,他寻香而去,见当地人正在煮肉,便从当地人那里买来煮好的肉,肉入口中,赞不绝口,当地人又把肉夹与(他们特殊做法制作出来的)馍中,让其品尝,李世民尝后连喊:“妙、妙、妙,我竟不知世上竟有如此美食!”当即赐名:“潼关肉夹于馍”,流传至今演变为“潼关肉夹馍”。</p> <p class="ql-block">老潼关美食……</p> <p class="ql-block">水坡巷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南依潼关古城南城墙,紧靠麒麟山,是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明清民居老街。水坡巷建筑多建于明洪武年间,旧时多为达官、商贾聚集之地,也有驻扎在潼关的屯兵将领居住,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团部、警察局都驻扎在这里。20世纪50年代潼关县城旧城搬迁,由于地势较高,于是便保留了下来,较好地保留了潼关古城建筑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水坡巷……</p> <p class="ql-block">在陕西省潼关县古城水坡巷,巷道正中有一棵古槐树,其身由南向北倾斜着,宛如一条虬龙直刺蓝天。当地人称“乾隆槐”亦称“龙槐”。</p><p class="ql-block">史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高宗弘历皇帝巡视潼关,行至县城水坡巷内中段一大户人家(宅院为元代建筑)门前,欣赏其庭院雅致为作留念,故家人特移栽来此槐树,由乾隆皇帝亲手所植,但后来奇迹般的成活,被后世子孙保护至今。抗日战争中树身曾遭受炮击所损,遂弯腰弓背地生长,虽树体老态龙钟,但却凌空跨巷延伸,枝繁叶茂,树下巷道街中可容平板车通过,堪称一景。</p> <p class="ql-block">唐代古井……</p> <p class="ql-block">山环水绕……</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p> <p class="ql-block">访古探幽……</p> <p class="ql-block">访古探幽……</p> <p class="ql-block">民居一隅……</p> <p class="ql-block">访古探幽……</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揽胜楼……</p> <p class="ql-block">女娲娘娘……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p><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结伴前往陕西潼关游览,被潼关古城东山景区的一处雕塑所震撼。</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取材于神话故事《女娲造人》</p><p class="ql-block">相传,女娲造人的历史故事诞生于陕西潼关及山西风陵渡一代。</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潼关县为推进当地旅游产业开放,特树立起了这座女娲造人主题雕塑。</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p> <p class="ql-block">女娲娘娘……</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揽胜楼……</p> <p class="ql-block">揽胜楼……</p> <p class="ql-block">潼关是晋(山西)、陕(陕西)、豫(河南)三省的要冲,是连接华北、西北和中原的咽喉,著名的“鸡鸣三省”就是发生于这里的现象。这里是渭河、黄河、洛河汇合处 ,长安与襄阳之间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咽喉,也是唐代旧唐书的千里驿站,古代交通要塞。有关潼关的古诗罗列了83首之多,元朝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列于第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生动描绘了潼关几经沙场的历史性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和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之心。</p><p class="ql-block">潼关古城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城”,是古代闻名遐迩的古战场。王巢的潼关之战、李自成的两战潼关、曹操大战马超韩遂就是发生在这里。闻名遐迩的潼关黄河风景区就在潼关古城外不远处。</p><p class="ql-block">我们夜宿山西芮城县靠近黄河边的嘉丽酒店,早餐后,开车十几分钟来到到母亲河边。风陵渡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渭河、洛河、黄河在这里汇合,在黄河东转的拐角上,曾经是黄河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因女娲、伏羲、风后而名。在解放战争时期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被树为“模范军渡”称号。渭河在经过潼关古城处与黄河相汇,急折向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湾——万里黄河第一湾。现在正是黄河低水位期,水流并不湍急,站在平静祥和的风陵古渡口,看着平静的黄河悠悠东流而去 ……</p> <p class="ql-block">潼关古城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城”,是古代闻名遐迩的古战场。王巢的潼关之战、李自成的两战潼关、曹操大战马超韩遂就是发生在这里。闻名遐迩的潼关黄河风景区就在潼关古城外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 <p class="ql-block">我爱潼关……潼关古城,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p><p class="ql-block">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远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宇文泰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周愍帝宇文觉,改潼关为“潼谷关”。</p> <p class="ql-block">我爱潼关……</p> <p class="ql-block">我们爱潼关……</p> <p class="ql-block">潼关夜色美……</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女娲娘娘……</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女娲娘娘……</p> <p class="ql-block">摩天轮🎡</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潼关古城……</p> <p class="ql-block">夜宿风陵渡镇……风陵渡,为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下辖镇,在芮城县西南端黄河拐角处,距县城30公里,东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隔河为邻。</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中游的巴彦淖尔流过河口村(属内蒙的托克托县)这个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后,黄河被南北走向的吕梁山脉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p><p class="ql-block">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支脉华山所阻,九十度转弯,折向东流,从此经河南、山东东泄入海。黄河东转的这个拐角处,叫风陵渡。</p><p class="ql-block">风陵渡跨华北、西北、华中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三大著名渡口(风陵渡、大禹渡与茅津渡)中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倍受商家青睐,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一座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镇早餐……</p> <p class="ql-block">模范军度风陵渡……1938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9月4日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毛泽东主席指示,率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萧克、程子华等高级将领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从西安出发,经潼关坐船过黄河到风陵渡。赴山西同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抗日事宜。阎锡山派机要秘书梁化之在风陵渡恭迎,并一同乘坐阎锡山特派的专列到达太原。9月7日,周副主席一行在代县太和岭口同阎锡山会谈中,周副主席深明大义,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其民族至上,团结为重赢得阎锡山部官员尊敬和称誉。9月16日,就八路军进入山西,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达成一致意见,圆满完成党中央、毛主席嘱托的任务后,同随行人员从风陵渡返回延安,此行为八路军进入山西,开赴抗日前线,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太岳军区在风陵渡设立了“河防司令部第一军渡”。副司令王洪、永乐县长王尊宪分别任正副总指挥,中共芮城县委书记王维庄任政委,永乐县武装部长秦廷机任参谋长,安文烈、李杰、马文、苗进挺、董发琪为成员,组成支前指挥部,调集船工、民兵、造船工匠1500余人,108只木船,于六月初至七月初,日夜奋战,运送编入第一野战军建制的十八兵团及五千吨军需物资渡河,圆满完成任务,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西北战区司令部授予风陵渡“模范军渡”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黄河大桥……风陵渡黄河大桥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是连接山西、陕西、河南主要通道,长2.5公里,宽30米,于1994年竣工,结束了用船摆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大桥全长1406米,宽12米,桥墩高20米,主孔桥跨度114米。该桥于1992年4月奠基开工,1994年11月竣工通车。</p> <p class="ql-block">大风车!……</p> <p class="ql-block">沿黄观光公路……</p> <p class="ql-block">探岳初试……</p> <p class="ql-block">初试探岳……</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别称陕州、天鹅之城、上阳城,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总面积993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全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03.7万人。</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西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铁路连通南北,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虢国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景区、天鹅湖湿地公园景区、黄河公园景区等景点,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穿越风陵渡黄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黄河大桥……黄河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门峡大坝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黄河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黄河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黄河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上……</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起重机……</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一步跨两省……</p> <p class="ql-block">一步跨两省……</p> <p class="ql-block">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p> <p class="ql-block">黄河安澜……</p> <p class="ql-block">黄河安澜,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张公岛……</p> <p class="ql-block">黄河安澜,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黄河安澜,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远眺三门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黄河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朝我来……</p> <p class="ql-block">朝我来……</p> <p class="ql-block">山坡羊,潼关怀古……</p> <p class="ql-block">山坡羊,潼关怀古……</p> <p class="ql-block">不到黄河心不甘……</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第一湾,不到黄河心不甘……</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古渡……</p> <p class="ql-block">保护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潼关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古渡夕阳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古渡夕阳……</p> <p class="ql-block">古渡夕阳……</p> <p class="ql-block">古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 <p class="ql-block">古渡夕阳……</p> <p class="ql-block">进入三门峡大坝景区游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上到下,从大坝主体到大坝对面,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全程参观了三门峡大坝,头顶烈日,脚踏热地,我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一天就吃了一顿早饭,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5点,肚子也饿了,随后我们离开三门峡大坝,驱车前往三门峡市觅食。按照导航,转了两圈,终于发现三门峡市三姐妹手撕扯面馆,下车一看,大门紧锁,倒闭了,只好另寻他出,随后来到联友面馆,停好车,我前去侦查,推门进去,屋内黢黑,只有一中年女服务员,问有饭吃否,答曰:不到饭点,冇!(河南话)。我们开着探岳,沿着大街寻找,所有饭馆闭门休息,都不开门营业,三门峡,真奇葩,头一次遇到……我们又饥又饿,又热又渴,幸亏买了一颗西瓜,苏厂长靠边停车,拿出小桌凳子,直接坐在马路边人行道上,妈的,不给吃饭,吃西瓜……</p> <p class="ql-block">华阴大刀铡面……驱车百公里为了传说中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美丽的潼关……</p> <p class="ql-block">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话出自《神雕侠侣》中的郭襄,是郭靖的女儿郭襄在风陵渡口与杨过初次相见,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这句话形容了郭襄与杨过之间的缘分,意思是“一见杨过误终身”,表示郭襄一见钟情,而杨过只喜欢小龙女,所以注定郭襄的是单相思。这句话也被用来形容对某人一见钟情不能自拔,而杨过只喜欢小龙女,所以郭襄一辈子都未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