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2019年之后,我们自驾西藏已经走过了川藏南线G318、川藏北线G317,老滇藏线G214、新滇藏线G219(丙察察),青藏线唐番古道和新藏线G219六条进藏路线。本次进藏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被称之为最艰险、最具原始风光的第八条进藏路线、又被冠予骨灰级越野穿越线路 ——“丙察左"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丙察左】</b></p><p class="ql-block"> 丙察左线是一条连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镇、经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最终抵达西藏昌都市左贡县的简易道路。被越野探险界誉为"进藏最后的圣境、骨灰级越野穿越线路。。。它沿途大多为崎岖、狭窄、颠簸的盘山路,伴山临崖,尘土飞扬,会车极其困难,随处可见悬崖、落石、流沙、大坑、积水...... 它的险峻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们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线也是我们这次14000多公里行程中,路况最为险峻、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段路程。故出发前我们在网上查看了大量的自媒体旅行视频,对整个路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D 10:丙中洛-察瓦龙-甲应村</b></p><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40分,我们从丙中洛落脚的贡山相聚农家乐出发,沿"丙察左"线开启了第五回进藏模式。</p> <p class="ql-block"> 前一天下午还是大雨瓢泼,今天晴间多云。一路云雾缭绕,美景相伴。首先到达著名的石门关景点,这是我们继2019年走丙察察后第二次到访此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怒江石门关】</b></p><p class="ql-block"> 怒江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p><p class="ql-block"> 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西面为碧罗雪山,东边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p> <p class="ql-block"> 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可以想像在公路没有修好前,这里是多么凶险,真可谓是神仙都难以通过。</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台阶通向怒江边,因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到达雾里村,这里和我们4年前来时完全不一样了,修建了停车场和一个很大的观景平台,方便游人观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0px;">【雾里村】</b></p><p class="ql-block"> 雾里村,原名叫五里村或翁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G219国道怒江对岸。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故时常云雾缭绕。又因村里居住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藏族、怒族和傈僳族60</span>户人家,每当饭点时分,从木脚楼上冒出缕缕炊烟,加上四周翠绿的田园衬托,美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仙境,故把村子改名为"雾里村",又被称为“人神共居,仙境雾里”。</span></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本想过江进村,去走一段茶马古道,但因下大雨而放弃,今天又因时间紧赶路,仍未成行,留下一点遗憾,作为下次三访的理由吧。</p> <p class="ql-block"> 离开雾里村观景平台,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9点20分到达丙中洛边境检查站,按常规检查每个人的身份证和边境通行证后放行。</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便到达滇藏界。这里也是丙察察线路中最为重要的打卡点。路边停着很多游客的车辆,很多游客是到此打卡拍照后即返回丙中洛,毕竟丙察察是被称为:“眼睛在天堂,脚下在地狱”的顶级自虐越野路线。</p> <p class="ql-block"> 滇藏分界点也是茶马古道上滇藏马帮的必经点,当年藏族人通过此道进出滇藏区域做贸易。据说每次到这里都会面向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磕头,口念六字真言“噏嘛呢呗美轰"虔诚地祈祷,无论谁都会受到梅里雪山众神的护佑,一路平安,生意越做越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次是我俩第五次进入西藏,第二次走丙中洛到察瓦龙这段路。</span></p> <p class="ql-block"> 踏入西藏界。</p>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的那天我们到达此处时,恰逢当地施工工人正在往路边山体挂西藏的"藏"字。见当时所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必须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西藏界,也就告别了油路,迎接我们的将是时速只能开20公里左右的沙石路。</p> <p class="ql-block"> 行驶6公里多一点,便到了著名景点——老虎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老虎嘴】</b></p><p class="ql-block"> 老虎嘴实质就是一块飞来之石,它就像一只猛兽张开着大大的嘴巴,似乎要把所有经过此处的人们全部吞入口中一样,同时还虎视眈眈地望着悬崖下的怒江,吞噬着这里空气与江水。当你从这块巨石下走过时,着实有一种巨大石块带给你的压迫感,以及惊险、刺激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8月经过老虎嘴时所拍。</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老虎嘴路段路面已大大改善,因为距此处不远的鸡爪骨隧道内已全部修成水泥路面。</p> <p class="ql-block"> 站在悬崖边,望着奔流不息的怒江,惊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过老虎嘴往前即到鸡爪骨隧道。4年前走时,隧道内路面坑洼不平,大坑小坑接连不断,无数次托底,极为难行。如今已全程铺成水泥路面,行驶毫无压力。</p>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鸡爪骨隧道内路面状况。</p> <p class="ql-block"> 出了隧道仅二、三十米,又恢复沙石路面,我们一边赏景一边小心驾驶。</p> <p class="ql-block"> 来到怒江大峡谷转弯处,景色超级壮美。悬崖峭壁、涛涛怒江和挂壁公路构成一幅和谐安定的景象。我们停好车,迫不及待地下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行驶不久就到了“V字峡谷”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怒江V字峡谷】</b></p><p class="ql-block"> 怒江V字峡谷位于察隅县察瓦龙乡扎恩村地界,距察瓦龙20公里,距丙中洛68公里。此处怒江江面宽度约为200~300米,平均深度约20米,自然形成山势险峻、绝壁峻峭、层叠有致、谷深水急、回声响彻的V字型锐角大拐弯,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如缩小版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离开V字峡谷向前行驶了2公里,通过舍曲河中桥来到怒江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丙察察线上最著名、最险峻的大流沙地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大流沙】</b></p><p class="ql-block"> 大流沙所在的察瓦龙地区因地处热干性河谷,岩石风化严重,常年有流沙从山坡滑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滑坡。滑坡整体落差高度达200-300米,在裸露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体岩壁上形成</span>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一旦有风,大大小小的飞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天而降,</span>不断从70度斜坡滚落怒江,曾有不少车辆在这里被击中砸烂。因此,当地人称之为死亡区域,驴友们称之为死亡谷。</p> <p class="ql-block"> 流沙是一种常年的地质灾害,但白色风化的碎石把这面山坡装扮得别具一格,看上去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打出V字型手势表示第二次经过此地!</p> <p class="ql-block"> 山区的气候,通常会在每天下午刮起阵阵妖风,所以经过大流沙的时候建议最好选择中午之前,以防下午起风把落石吹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时为中午12点左右,拍照完毕后,经认真观察,确认没有落石迹象后,保持车距和速度,迅速而小心地通过了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 安全通过后,再回看一下这壮美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后的第四天(5月14日)得知:大流沙地段因大量落石滑坡塌方,造成道路中断,正在抢修。所以,走丙察察还是要碰碰运气的。</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怒江前行。</p> <p class="ql-block">看到路边的仙人掌林,也就意味着马上就快要到达察瓦龙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1点到达察瓦龙乡。车子驶入察瓦龙乡,眼前为之一亮,穿乡而过的G219国道两侧盖起了不少新的楼房,时隔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察瓦龙】</b></p><p class="ql-block"> 察瓦龙,藏语意为"干热谷地"。地处西藏最东南角,梅里雪山西北脚下,是新滇藏通道上的重镇,进入西藏的又一东大门。地势北高南低、高低错落,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怒江自北向南纵贯而过。</p> <p class="ql-block"> 镇中心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中心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丙察察"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丙察察"并不是一个地名,是指云南的丙中洛,经西藏察瓦龙乡,到察隅县的这条进藏路线的简称。丙——察——察。</p> <p class="ql-block"> 中心广场上布满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宣传标语。</p><p class="ql-block"> 广场既是观赏怒江景色的好地方,也是房车露营地和村民们的休闲场所,我们也在此作短暂的休整并吃了午饭。</p> <p class="ql-block"> 在广场旁的G219国道的6666公里处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1点40分再次起程,向左贡方向前进。今天的目的地是称为梅里雪山后花园的甲应村。</p><p class="ql-block"> 甲应村位于察瓦龙以东、梅里雪山西坡,我们沿G219<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驶出察瓦龙乡</span>不久,看到路牌往右拐向西,沿S203省道前行。</p> <p class="ql-block"> 察瓦龙至甲应村均为极烂的盘山险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道路狭窄险峻,</span>路况极差,故区区不到50公里的山路,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整用了3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 从手机导航看,这条路极为曲折崎岖,我们沿坑洼不平的山路小心驾驶,颠簸而上。</p> <p class="ql-block"> 行驶约1小时,于2点40分到达一个挂着经幡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 过垭口,右侧即有此大门。在此右转驶入大门,这条上坡小路即是通往甲应村的唯一道路。</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样又窄又陡的小土路一路盘山而上。</p> <p class="ql-block"> 到甲应村的道路两侧均没有护栏,全都是坑坑洼洼起伏的山路,绝大部分只能单车行驶,如遇会车需提前准备,寻找勉强可以容二辆车通过的地方相互让行,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车毁人亡。在这条路上开车,不仅要求司机技术好、心态好,胆大心细,对车辆也有一定的要求,四驱越野车是首选。</p> <p class="ql-block"> 行驶约20分钟,道路右侧突然出现无数座雪山,极为壮观。照片中央偏左,最远处的山峰就是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是一座迄今尚未有人登顶过、且已被禁止攀登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证实了风景在路上的真谛。在这里不用交景区费,没有时间限制,没有人与你争抢,可以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景色美的让人落泪,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喊:太美了!太美了! 远处雪山脚下的谷底就是甲应村。</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将走过这段山脊之路。山路两边均为悬崖,照片根本无法拍出它的险峻,无人机则因风实在太大没敢升空,故未能留下最惊险、最珍贵的镜头。遗憾万分,但还是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近在咫尺,我们顿时心跳加速,为之激动,为之呼唤。</p> <p class="ql-block"> 开过山脊之路,就到了本次行程最为艰难的路段,即翻越4500米海拔垭口的盘山路。这段路程虽不长,但海拔上升极快,发夹弯又窄又急,极其难驾驶,对驾车和车辆都是一种考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也在两处发夹弯发生打滑,有惊无险顺利登上垭口。</p> <p class="ql-block"> 从垭口回看刚走过的山脊之路。</p> <p class="ql-block"> 驶过垭口,一路望着雪山美景盘山而下。</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样的发夹弯,悬挂在悬崖绝壁上,是不是很刺激。</p> <p class="ql-block"> 但再危险也抵挡不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景的诱惑,以及</span>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看梅里雪山更近了。沿着山谷前行至雪山脚下,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甲应村。</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在一块稍平坦的空地,停车稍作休整,同时等待后面同伴的车。在此回头眺望刚走过的盘山路,长叹一口气,真心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 请看我们刚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等了大约二十分多钟,同伴车才到,询问后才知,他们的车在翻越垭口经过几处发夹弯时,因为两驱车前轮打滑根本上不去,尝试多次均未成功,非常危险。好在遇到几位骑摩托车经过的藏族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一起推车才勉强摆脱困境。所以驾驶这段路最好是四驱车越野车更为安全。</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神山又一次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终于到达通往甲应村的小桥口。汽车不能再继续前行,需乘坐村民的摩托车进村。</p> <p class="ql-block"> 村里原来只有4家村民,每家都开有客栈,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民风淳朴,秩序非常好,没有一哄而上争抢游客的现象。</span>每来一批游客,四户村民自觉按排序轮流前来沟通,一旦确定住宿后,民宿主人便会安排摩托车接游客进村,进出车费均由所住民宿承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甲应村】</b></p><p class="ql-block"> 甲应村位于梅里雪山的西北面,坐落在梅里雪山背后的峡谷之中,是距离卡瓦格博峰最近的村庄。隶属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p><p class="ql-block"> 这里仅有4户人家,在未被发现之前,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不通道路、没有网络信号,电话也打不通,更没有住宿的地方,偶尔有强驴来到,也只能扎帐篷露营。直到最近几年这4户藏族村民终于发现了商机,将自家土屋改建成了4家民宿,加之旅游自媒体的兴起,了解知道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到访的游客也逐渐增多。</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们第一次走丙察察时尚不知道甲应村。这次选择"丙察左"线路进藏,一是因为我们几乎走完了所有的进藏路线,其次,就是想探访被称为"梅里雪山后花园"的甲应村。</p><p class="ql-block"> 站在甲应村向东望去,今天的卡瓦格博峰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在藏民心中有着“神山”的至高地位。</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中日联合登山队试图攀登卡瓦格博峰,在受到当地藏民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下仍坚持攀登,结果在攀登途中突然遭遇雪崩,17名队员全部遇难。据说,这是因为他们执意攀登冒犯了卡瓦格博山神,遭到山神的诅咒。2000年,卡瓦格博作为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永远不再允许攀登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前下面还有一个冰湖,可徒步或骑马前往。我们安顿好住宿己过5点半,加上听说现在冰湖水很少,且草甸上花均未开,景色一般,故决定就在附近转转。</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子的任何角落,抬头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神山。村子被雪山环抱,四周原始森林覆盖。据村民说再过些日子,各种颜色的杜鹃花夹杂在苍劲的树林里争艳开放;村子前的草甸上也会开满各种色彩的小野花,与蓝天白云、雪山群峰构成一幅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画面。</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之前,我徒步走向神山前的经幡,祈祷我们整个旅程平安顺利!</p> <p class="ql-block"> 这里海拔3700米,太阳下山后气温骤降,我自拍了一张留作纪念后迅速回到房间。</p>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神山。原以为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美景,打听后才知方向不对,看不到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 暮色笼罩下的神山美景。</p> <p class="ql-block"> 请看梅里雪山全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 看够了美景,我们自己动手下一点方便面+鸡蛋,保证基本的营养。</p><p class="ql-block"> 村里晚上无网络信号,无热水洗澡,每个房间仅提供一瓶开水,供大家喝水和简单洗漱。加上我出现了高反的症状,故开了电热毯早早睡觉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D 11:甲应村-左贡(240公里)</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早起床后发现天气阴沉,乌云密布,几乎看不见神山的影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吃过早饭早早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补充一点:因村里自发电电压不稳,半夜时分可能电流过大,我们</span>两个手机充电头均被烧坏,好在还有备用的。</p> <p class="ql-block"> 坐摩托车回到村口小桥边的停车场。为了防止同伴的车辆在翻垭口时出现昨天的打滑现象,决定给轮胎绑上简易的防滑带。</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8点20正式出发。</p><p class="ql-block"> 说明:这种工程塑胶制的防滑带本是防止车辆在雪地上出现打滑。但在这种全是沙石的路面上,工程塑料的防滑带还没开到盘山路就全部被各种形状的石块先后磨断了。</p> <p class="ql-block"> 回程改为我们车垫后,以防止同伴车辆出问题时可以随时帮助。</p> <p class="ql-block"> 两辆车一前一后小心驾驶,终于有惊无险顺利到达垭口。</p> <p class="ql-block"> 到达垭口,看到山脊之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时的云雾也渐渐消失,阳光照射在近处的山脊和远方的雪山上,色彩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 驶过山脊之路,进入盘山道路森林区域。</p> <p class="ql-block"> 快到叉路口时,遇到一支进去的车队,大家都非常自觉、友好的退到可会车的路段,耐心等待,小心驶过。</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再次回到此叉路口的大门处,拍照留念后,右转继续沿S203省道向左贡方向进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察瓦龙上来的道路方向。</p> <p class="ql-block"> 从叉路口到左贡约200多公里,到碧土乡约50多公里均为砂石路。虽没有到甲应村那么陡险的垭口和山脊路,但有的路段路况更差。先穿过一段森林区。</p> <p class="ql-block"> 这条山路是一条以单车道为主的,穿梭在峡谷、绝崖之间的山间小道。</p> <p class="ql-block"> 这段砂石路几乎都是傍山而行,犹如天梯回转,垂直高度达几百米的蜿蜒小路,道路靠悬崖一侧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想说“眼前是天堂,脚下是地狱”,其风险程度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碧绿的的玉曲河一路伴随我们。</p> <p class="ql-block"> 峡谷、河流、农田、村庄,以及如丝带般挂在山腰间的道路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照片左上角悬崖上即是我们行驶的道路,细看路边有几个石墩墩。</p> <p class="ql-block"> 在此绝壁路上驾车,当车轮十几厘米外就是悬崖绝壁,而且路面坑洼不平时, 10码的速度就已经是奢求了!</p> <p class="ql-block"> 望着峡谷两侧,我们走过和即将走过挂在山腰上的道路,为之惊叹,同时也为我们的勇气和胆量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 走过无数这样的路段, 再想想318上的怒江72拐那就是小菜一碟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经过无数个发卡弯盘旋开上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下当时的导航,我们所走过的部分盘山路。</p> <p class="ql-block"> 走过各种角度、坡度的挂壁公路,时尔也会驶入谷底,沿着玉曲河,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途中穿过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水电站工地。整个工地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各种工程车来回行驶掀起的尘土挡住整个视线,隔着玻璃都呼吸到浓浓的沙尘味。</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了碧土乡,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砂石路。从早晨8点20出发,短短的不足百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花了6个多小时(中途拍照、飞无人机用时不足1小时),可见道路险峻程度。</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驴友在游记中写道:从丙中洛到察瓦龙的路是整个丙察察中最烂的路, 那么,如果走过察左线以后, 你会发现,丙察线是天堂!这也许丙察左被称为"骨灰级越野穿越路线"的理由吧!</p> <p class="ql-block"> 终于见到了油路,紧张的心情终于可以平复了。</p> <p class="ql-block"> 看!这就是我们的座驾。</p><p class="ql-block"> 走过了,才理解"这条不是路的路"的含义。不愧为是被国内最权威的越野俱乐部封为“最艰难的进藏路“!</p> <p class="ql-block"> 在路边找了一块空地,稍做休整。在我先生的提议下,分别在二辆车侧面写上"<b>五人二车成功穿越丙察左!2023-5-11"。</b>拍照留念,这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拍完合影,继续前行。在离左贡110公里处的道路右侧,见到了又一处面积超大的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 为了区别于丙察段的大流沙,人们通常把这里称为"小流沙"。</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观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 大流沙道路对面即是雪山美景,景色很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请看察瓦龙至左贡部分路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终于到达左贡。左贡海拔3780米,我今天似乎已经完全适应高海拔,没有任何高反症状了。</p><p class="ql-block"> 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到访左贡了,可以用熟门熟路形容。</span>进入左贡县城,首先找了一家洗车店洗车,然后入住左贡馨庭云庭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 安顿好住宿,找了一家饭店,点了新疆大盘鸡等(你没听错,在西藏吃的是新疆大盘鸡),好好犒劳一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终于平安、顺利地完成终极越野路线——“丙察左”的穿越。明天开始将转入G318,向波密方向进发。</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的陪伴,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川藏线G318(左贡~米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nk6z9q"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3年滇·藏·新·青·甘自驾游(一) 滇西南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wz1p7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3年滇·藏·新·青·甘自驾游(二)G219(怒江美丽公路)</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