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与杨虎城带领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开战,私底下和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合抗日的强烈呼声,无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犯的现实,坚持要对西北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计划。</p><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在12月11日晚上十点召开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系会议,决定发动兵变,逮捕蒋介石和他的僚属。蒋介石在临潼被捕,成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阶下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救国要求"及与红军联合抗日宣传遭到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由国民党制造的不实谣言却在国内外疯传。但很快,谣言不攻自破,公众逐渐了解到真实情况。在蒋介石被俘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就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同时,总司令在被俘后不久就开始认识的,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p><p class="ql-block"> 于是蒋介石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蒋、张丶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联席会议,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在12月17日到25日之间,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共产党举行了频繁的会谈。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甚至还主张让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这样实现抗日民族阵线才有希望。在会谈后,蒋介石亲自保证不再打内战,并且达成协议联合抗日。</p> <p class="ql-block">好句:</p><p class="ql-block">1.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p><p class="ql-block">2.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p><p class="ql-block">3.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p><p class="ql-block">4.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p><p class="ql-block">5.他显然是最稀有的中国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行为完全符合他的知识和信仰。他是个学者出身的叛逆者。</p><p class="ql-block">6.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章主要讲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以及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积极影响。又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和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这本书已经进入了结尾。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受尽磨难,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