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间穴(董氏奇穴)

张旭

<br><br>[董师原文]<br>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br>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睾丸坠痛。<br>取穴:平卧或正坐、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br>手术:针一- 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br> 注意:禁忌双手取穴。<br> [诠解发挥]<br> 穴名阐释:大间显然系从大肠经二间穴而来,本穴位置近于大肠经之二间,前穴谓之大间,后穴谓之小间。<br> 定位及取穴:本穴位于食指阴掌第一节B线,在食指第一节之正中央,与中间穴平行。针入一分至三分<br> 现代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挠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挠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挠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挠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br><br><br><br><br> 维杰新用:睾丸坠痛、睾丸炎腮腺炎、对侧手指麻木、前列腺炎。(按:此乃维杰自己研究之补充发挥)<br> 解说及发挥:<br> 1.原书说位于食指第一节正 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不易准确寻找穴位。为求寻找方便特将一一部位以特别方法定位 ,所谓之:①阴掌五线;②阳掌三线;③四项分点,已如前述。食指阴面第一节原有三穴,因 下面之穴位不用,剩下上面两穴,取穴仍按四分点法,大间穴在中间,小间在两指纹间之上四分之一。<br> 2.食指属大肠经,透过大肠与肝通,本穴能治肝经之病变,如疝气、睾丸坠痛等。<br> 3.位置当井荥之间,基于太极对应之手躯顺对法,治小肠气、疝气、睾丸坠痛甚效。<br> 4.透过太极对应之手躯逆对能治眼角痛(大太极对应之手躯逆对,荥输穴对应五官荥穴善治五官病。大肠经之二间穴、三间穴能治眼痛,其理相近)。 <br><br> 5.本穴透过大肠与肝通,与脚上行间穴对应,治疗膝盖痛与心脏病,为同样道理。行间穴素为治疗膝盖痛与心脏病效穴。<br> 6.原主治基础上,余个人补充了睾丸炎及腮腺炎。这其实仍是透过大肠与肝通,达到治疗目的的。另能治对侧手指麻木。<br> 7.“手术”之针一二分治心脏病变, 针二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这里举示取穴之“进针浅治较近较浅,进针深治较远较深”(可参看余著之《董氏奇穴原理解构》手法章节),其他的董氏奇穴也都有着这样的含义与内容,十四经穴亦同此理,详见前述原理学部分。<br><br><br><br><br> 8.“注意”说“禁忌双手取穴”,原意在尽量少取穴,减轻进针痛楚,一 般可采用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两边皆病,男左女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