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景区

兔气扬眉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以秦淮河为轴线的景区。其中核心景区是南京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上的建筑群,秦淮河两岸还有江南贡院、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白鹭洲公园、瞻园、王导谢安纪念馆等著名景点。</p> 一、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包括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科举博物馆以及南苑的魁光阁等。 江南贡院牌坊,牌坊后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明清两代的科举官员绝大部分出自江南贡院,因此江南贡院又被誉为“明清官员的摇篮”。 从牌坊大门进入,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水池,看上去像一方砚台,有“汇墨成池”的意思,象征着考生的文思泉涌和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 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人都曾经参加过江南贡院科举考试。 现今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设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 现在的江南贡院分为南院江南贡院和北院中国科举博物馆,南院有魁星阁,北院四层展厅自下而上全剖科举历史,都很有意义。科举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的地下博物馆。 江南贡院包括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科举博物馆以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在明远楼两侧是复建的99间号舍,即当时的考试场所,参考的学子们便是在这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中开始长达9天六夜的追梦之旅。 明远楼。明远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清道光年间重建,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远楼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br> 江南贡院照壁和魁星亭、各种古碑刻。 魁星亭是孔庙的配置性建筑物,祈求魁星庇佑,降临福泽,使当地产生大魁于天下的状元。 江南贡院南苑:包含魁星堂、魁星阁和魁星廊。 魁星堂。江南贡院以刻满历代状元名录的魁星堂为核,以刻满经史子集文字的石墙为皮,以科举的历史变迁分层,将科举的千年历史收藏其间。 魁星阁。江南贡院里的魁星阁,里面供奉着掌管文运的文曲星,家里如果有考生,可以来拜拜。 魁星廊和魁星阁位于夫子庙泮池旁,是南京夫子庙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魁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br> 二、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明清时期这里又是苏皖两省乡试以及全国会试的场所,每当开考之际试子云集,也带动了夫子庙商业的兴盛。同时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考生把自己家乡的口味带到了夫子庙,这又促进了秦淮小吃的发展,“秦淮小吃甲天下”。 孔庙(夫子庙)是由大照壁(全国最长)、天下文枢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组成。孔庙后面的学宫由东南第一学坊,钟鼓亭,明德堂以及尊经阁等建筑组成。 夫子庙大成殿内供奉有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回、述圣子思等人的牌位。殿内还悬挂了一幅高达6.5米的全世界最大的孔子画像以及38幅用玉石镶嵌的孔子圣迹图。 棂星门 天下文枢坊 大成殿照壁 秦淮河素以灯火辉煌著称于世,“秦淮灯火甲天下”。晚上大照壁会亮灯,金碧辉煌,十分好看。 夫子庙前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石砖墙为照壁,这里还是春节期间夫子庙灯会的主会场,南京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br> 三、乌衣巷 乌衣巷,原为东吴禁军驻扎地,因官兵身着黑衣而得名。 晋室南渡,王、谢择居于此,王导、王羲之、谢玄、谢灵运、谢道韫,都曾在这一片土地上停留、居住。 南宋人认为,从钞库街到膺福街这一带,正是六朝乌衣巷故址。 李香君故居、棋峰试馆、傅尧成故居……从钞库街一路往南,夹杂在民居里的几座明清建筑,透露出些微的历史感。 589年,隋灭南陈,王谢子孙各奔天涯,乌衣巷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再过200多年,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乌衣巷》。 乌衣巷口有块诗碑,上面的字笔走龙蛇,遒劲不凡,是毛泽东的亲笔书法,录的自然还是刘禹锡的关于乌衣巷的名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p class="ql-block">走进巷子,一眼就能看到木板上写着的“东床快婿”、“凤毛麟角”,墙上摹刻的王羲之的书法、谢灵运的诗作,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从这里蕴育出的影响至今的诗书风流。</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文德桥旁辟出王导谢安纪念馆,馆后短巷被命名为“乌衣巷”,以供世人凭吊如梦六朝。</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的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p> <p class="ql-block">王谢古居纪念馆。里面分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来燕"取自当年谢安以燕传信的故事,听筝堂是当年晋孝武帝临幸谢宅听谢安弹古筝之地。建筑里面有着东晋的雕刻展,东晋起居室,淝水之战的壁画,竹林七贤图和顾恺之作品洛神赋的复图,以及仿兰亭的曲水流觞渠等。而楼上则是个秦淮历史的展览室。</p> 四、媚香楼<br> <p class="ql-block">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名为媚香楼,位于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离乌衣巷只有200多米。秦淮区人民政府以文学巨著《桃花扇》内容为基础,修复了媚香楼,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媚香楼前有一对古色古香的对联:“花容兼玉质,侠骨共冰心”,这是对这位误入红尘但又冰清玉洁的青楼女子最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媚香楼是三进两院式河厅河房建筑,具有典型的秦淮河民居风格,小小的院落里,却典藏了许多艺术精品,包括书法绘画、楹联篆刻、假山塑像和园林小景、石刻砖雕、壁画挂灯等,极具观赏价值,四处都透着淡淡的雅致。一层是秦淮八艳故事的陈列室,二楼是李香君故居展示。</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保留的原来秦淮青楼的一个特色:暗道。媚香楼下是一个暗道,这个暗道的门就是开在秦淮河旁,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码头,因为古时候"大人物”来这种地方要低调,所以他们往往夜色中乘了船经由秦淮河划到这里来进去,因此才有“夜泊秦淮近酒家”一说。</p> 五、古秦淮河景区 “古秦淮”牌坊 古秦淮以“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东至东水关,西至西水关,面积约4.69平方千米。这一风光带素有“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之称。古秦淮因其历史悠久,热闹繁华,文化底蕴深厚。 南京大排档。南京大牌档是南京人展示独特金陵菜系的代表性古典饭店,从装修到菜式佳肴到小吃甜品,都具有浓浓的南京民俗风格。 得月台。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有一年农历11月15日的夜晚,他来到南京(古称金陵)夫子庙前文德桥附近的酒楼饮酒赋诗,只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便趁着酒兴上文德桥观景。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所以人们在李白捞月的地方建起了一个得月台。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是一座山灵水秀的美丽城市,尤其“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上不乏著名桥梁。 桥”在秦淮文化里占有重要地位,南京河上的桥在六朝时期称谓“航”或“渡”,初时均为浮航。唐朝之前,南京就有二十四航之说。而一座座架在悠久历史“十里秦淮”上的古桥,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静静地躺在波澜不惊的秦淮河上,细致得犹如古代的壁画。 来燕桥。来燕桥西侧曾有古秦淮最早的二十四航之一的骠骑航,骠骑航因东晋大臣纪瞻骠骑将军府而得名。“ 因桥南古乌衣巷有著名的“来燕堂”,故取名“来燕桥”,与王谢故居的来燕堂相辉映。 因为桥畔的李香君故居而闻名。有诗这样描写来燕桥:“微云淡月惹清狂,沿岸桂华浮暗香。转过桥头人忽见,玉兰灯火照罗裳。” 文德桥 文德桥,桥名取儒家“文德以昭天下”之意,作为科举重地的南京夫子庙与纸醉金迷的金粉之地,隔河相守,分隔它们的只一座文德桥。 因文德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月亮正临子午线,桥影将河中明月分为两半。此时人立桥上,俯身可见桥下两个“半边月”,称“文德分月”;立身自顾无影,即为“月当头”奇观。 文源桥。桥的北岸为儒学科考文化的重地,桥名应与文德桥呼应,故名为文源桥。站在文源桥上,向西可以望见文德桥。<br> 平江桥。明代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的私宅就在桥边,故称平江桥。平江桥是看景的好地方,眼前的秦淮河缓缓的流淌,仿佛诉说着六朝的繁华衰败。当时的平江桥不对老百姓开放,只对每三年来此赶考的考生们开放,以示国家对人才的尊重。 东园桥。东园桥位于平江桥东南侧,连接平江府路和大石坝街。东园桥之名也来自于白鹭洲公园。<br> 白鹭洲公园:秦淮夜泊。 白鹭洲公园:白鹭桥。 白鹭洲公园:长桥艳赏。白鹭洲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墅,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朱雀桥。朱雀桥原址在如今中华门城堡前的镇淮桥处,始建于东吴,时称南津桥,南朝时改名朱雀桥。 南京的自然地貌与西安、洛阳、北京相比,更符合传统风水说中的“四象”要求,现在南京的龙蟠路(东)、虎踞路(西)、朱雀桥(南)、玄武湖(北)等地名仍留有很深的“四象”痕迹,但“四象”所指的“朱雀桥”,现在的名字叫镇淮桥,而朱雀桥这个名字却安在了武定桥附近的另外一座桥上。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下官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舫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秦淮河有内秦淮河、外秦淮河之分,内秦淮河指夫子庙一带,外秦淮河指石头城公园一带。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繁华之地。 夫子庙内秦淮河水上游览业务是一条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于一体的游览线,泛舟秦淮河可以从不同视角感受河畔风土人情。 游船路线是从夫子庙游船码头开始,过平江桥转入东园桥,在白鹭洲公园绕一圈回到平江桥,经过古桃叶渡去七彩水街东水关,然后掉头经过夫子庙大照壁,穿过文德桥、来燕桥、朱雀桥后到达中华门,再在中华门掉头回到夫子庙游船码头,全程50分钟。<br> 平江桥和桃叶渡广场 古桃叶渡。相传王献之送妾桃叶于此渡口,作了一首《桃叶渡》,书写他对桃叶的挚爱。东晋之后,借着王献之和桃叶的故事,桃叶渡口在文人骚客笔下渐渐成为一处人文景点。凭借王献之的歌词,桃叶渡"也得以成为千古流传的著名渡口。 吴敬梓故居的秦淮水亭。吴敬梓,中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 南京城墙东水关。东水关是南京明城墙的两座明代京城水关之一,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是古代南京保存的一座最大的水关。东水关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鲜为一见,堪称一绝。 夫子庙游船码头。夫子庙游船码头建在夫子庙的泮池上。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 南京夫子庙是世界孔庙中唯一一座以天然活水为泮池的孔庙。"天下文枢坊"前的水池即为泮池,以秦淮河为天然池水,向内凹进构成泮池。 夫子庙大成殿照壁,位于文德桥旁内秦淮河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长110米高8米。规模超过山东曲阜孔庙照壁,号称天下第一壁。 每年农历11月15日的夜晚,人们都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人们在文德桥旁李白投水捞月的地方修建了“得月台”。 中华门:秦淮胜迹。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