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皂完小“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柠檬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目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日益蔓延,刷单返利电信诈骗、网络投资、博彩诈骗等典型案例层出不穷,家长应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种类、危害性,引导家庭成员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多核实”,做好自身证件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等私人信息的保护工作。针对当前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微信号、QQ号、钉钉号等网络联系账号非法获利的行为,一定要严防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通讯网络诈骗和被骗。手机应安装“国家反诈APP”,为防诈工作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特别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妥善保管好本人的银行账户、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个人身份等信息,决不泄露给他人。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p><p class="ql-block">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p><p class="ql-block">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p><p class="ql-block">4、手机上要安装“国家反诈APP”,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p><p class="ql-block">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p><p class="ql-block">6、不参与出租、出售、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p><p class="ql-block">7、不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身份开立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户等。</p><p class="ql-block">8、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不因贪小利而受到不法分子或违法信息的诱惑。尤其是不参与刷单返利电信诈骗活动。</p> <p class="ql-block">重要提示:</p><p class="ql-block">如果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微信号、QQ号等转账工具或网络社交账号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上述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一旦违法犯罪,将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就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请各位同学和家长务必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提高防诈骗意识,保护个人和他人财产安全!</p>

诈骗

电信

账号

账户

电话卡

网络

冒充

违法

出借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