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吴冠中三大发现之一

Amy.yao

<p class="ql-block">这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写生画,在香港创下拍卖2700万元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即兴写生画作,画中的线条非常简洁,层层叠叠的窑洞却令人非常震撼,这就是李家山村。也正是他的画作,让世人了解到黄河边上这个不为人知的村落。</p> 吴冠中先生说他一生有三大发现:<br>一个“名珠”——湖南武陵源张家界。<br>一个“汉墓”——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村。<br>一个“金矿”——横亘山西陕西内蒙等省的黄土高原。 <p class="ql-block">李家山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是碛口繁盛时带动发展起来的周边村庄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家山村内共有高低九层、合计九十八院的古住宅群,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优秀景观村落。 </p> <p class="ql-block">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李家山村有400多孔窑洞,居住着760多口人。过去的碛口古镇是黄金码头,商阜比较繁荣,李氏的先辈们养骆驼跑旱路运输,最终发了大财。</p> <p class="ql-block">一代代李氏族人在碛口经商富裕起来的同时,对李家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成了以窑洞四合院为主的立体村落,被民间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从风水学讲,李家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村北凤凰山为“凤首”,中间向南突出部分为“凤身”,“凤身”两侧两道沟为“两翼”,整个村落分布在“凤身”和“两翼”地带。</p> <p class="ql-block">晋陕窑洞大体上分三种形式:一是靠崖式,二是下沉式,三是独立式。 李家山绝大多数的窑洞都是靠崖式的。</p> 李家山的民居呈“∩”型排列,呈现出随坡就势、层层叠叠的场景。从山底到山顶,依七十度山势层叠建造的院落,呈阶梯式分布,最多叠置十一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犹如一幅凝固的立体画卷。 <p class="ql-block">李家山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西财主李德峰宅院群、东财主李登祥窑院群,以“明柱厦檐高圪台四合院”为主,每一座院落房、厅、堂、厦、窑、照壁等应有尽有,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雕、木雕,石雕、匾额散布其中。</p> 李家山是李家人的家,邻里非常和谐。看,底层的房顶,就是上一层的庭院。 <p class="ql-block">这些看似随意散落的古老窑洞,实则在布局时顺应山势的坡度以及地平走向,布局分明,参差交错。历经百年时光洗礼,或破败,或荒凉,但它始终是黄土高坡之上的拥有特殊之美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原本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李家山因为吴冠中先生的到来,将它重新带回了世人的面前。这道难以复制的风景线多年来吸引着众多美院学生、摄影人、艺术家来此创作,找寻灵感的源泉。也因其特殊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愿这个古老的小乡村重新焕发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