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br>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b>南京博物院平面图</b> <b>清代宫廷文物展</b><br> 南京博物院最吸引观众的是位于特展馆14展厅 的《陈设清宫——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南京博物院作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了较多的清代宫廷旧藏,大部分原置于清宫和奉天、热河两个行宫,九一八事件和抗日战争期间辗转滇、川,颠沛十载。这些清代宫廷文物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不仅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的结晶,更隐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器类之丰富、材质之多样、造型之优美、制作之精湛,无不臻于极致。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皇家华贵堂皇的气势和高雅脱俗的审美品位。<br> <b>清乾隆•金观音立像</b><br>这尊藏传佛教风格的金观音菩萨,通高88厘米,用41斤纯金打造而成,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b>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b>。<br>这尊金观音菩萨盘发束髻,戴五叶冠,冠后僧带向两侧下垂,两眉之间有白毫(白毫就是眉间的痣,是智慧的标志)。菩萨赤足站立在双层莲花座上,每瓣莲上嵌水晶一颗,莲座中间镶嵌珍珠一周。菩萨肩披一条银质仁兽。这尊金观音立像由乾隆皇帝督造各族艺匠合力制作,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最高水平,<br> <b>清•鎏金嵌绿松石铜佛像</b> <b>清•鎏金尊胜佛母铜像</b> <b>清•鎏金铜佛像</b> <b>清•鎏金绿度母铜像</b><br>清•鎏金绿度母铜像高41.5厘米,宽35厘米, 深31厘米。<br> <b>清•镀金观音菩萨坐像</b> <b>清•鎏金释迦佛铜像</b><br>清鎏金释迦佛铜像通高16.3厘米,座纵8.3厘米,座横11.1厘米。<br> <b>清•鎏金佛铜像</b> <b>清•鎏金无量寿佛铜像</b> <b>清•鎏金白马头金刚佛铜像</b> <b>清乾隆•鎏金释迦、观音、文殊三联台铜像</b> <b>清乾隆•鎏金四臂观世音铜像</b><br>清乾隆•四臂观音菩萨铜像高19.5厘米,座纵11.5厘米,座横16厘米。 <br> <b>清•七级金佛塔</b><br>七级佛塔为金质,通高43,底20 厘米,每层各有四扇拱门,门中塑坐佛一只。每层塔顶都有八条龙形屋脊,龙嘴中又含风铃一只,共56只。<br> <b>清•金坛城</b> <p class="ql-block"><b>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b></p><p class="ql-block">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通高7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4厘米,<b>为国家一级文物</b>。 </p> <b>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瓷盘 </b><br>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瓷盘,高8.8厘米,口径47.8厘米,为<b>国家一级文物</b>。<br> <b> 清同治至光绪•湖绿地墨彩加粉花鸟纹荷花缸</b><br>此荷花缸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瓷品,湖绿底色的器身满绘生机盎然的一湖春水,湖面上一幅鸟语花香的祥和景象。花缸上印有“大雅斋”三个字,旁边则是篆书“天地一家春”的题款。“大雅斋”是慈禧太后晚年画室的名字。这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太后烧造的“大雅斋”款瓷器。“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br> <b>清同治•黄地粉彩喜鹊登梅瓷盘</b><br>清同治•黄地粉彩喜鹊登梅瓷盘,高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3.4厘米。晚清瓷器中常见喜鹊登梅图案,寓意喜庆吉祥。<br>盘敞口微外撇,弧腹,圈足,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盘里为黄地粉彩装饰,绘梅鹊纹4组,其中3组折枝梅上各绘喜鹊10只,构图布局一致,为同一摹本,盘心一组绘2只喜鹊。喜鹊以墨彩绘制,姿态各异,有的在枝头憩息,有的回首展望,有的在空中飞舞。枝干以褐彩绘,梅花以粉色绘,色彩对比鲜明。盘外壁为白地粉彩折枝莲花、西蕃莲、牡丹各一,口沿以金彩装饰。<br> <b>清同治•黄地金双喜百蝶纹瓷盘</b> <b>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b><br>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通高17厘米,口径14.9厘米。此盖炉为粉红色,通体布满长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拙敦厚,雕琢精细。腹部雕饰对称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四条小蟠螭。<br> <b>清•透雕满金漆插牌</b> <b>历代雕塑陈列</b><br>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雕塑作品数量可观,雕塑陈列即以整理这部分古代的艺术珍品,挑选并集中展示这些闪耀着东方文明与智慧的艺术品为目标。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有从河南殷墟、四川彭山汉墓、甘肃唐代遗址以及其他遗址考古出土的雕塑作品,也有世代传承的收藏;有的属于年代久远的商代,有的则是明清时期的宫廷器物;有日常所用之物,也有宗教崇拜的偶像;有的是建筑的构件,有的则是随葬的明器;既有体量丰伟的陵墓石刻,又有玲珑小巧的文玩陈设,内容涵盖了古代雕塑的许多层面。它们大多为佚名的匠师所造,但却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广大观众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生活的情趣,受到古朴典雅之美的陶冶。<br><b>古代雕塑<br>东汉•飞羊乘人陶制钱树座</b><br> <b>北魏晚期•石刻大佛及胁从造像碑(高181.5厘米)</b> <b>唐•画彩骆驼</b> <b>唐•画彩陶立马</b> <b>唐•三彩镇墓兽</b> <b>唐•画彩镇墓兽</b> <b>五代•石刻菩萨坐像</b> <b>明•木雕观音立像(高196厘米)</b> <b>明•夹纻佛坐像</b> <b>明•夹纻贴金佛坐像</b> <b>明末清初•鎏金铜菩萨像</b> <b>清•汉白玉雕三国屏风</b> <b>清•韦驮铜像</b> <b>现代人物雕塑<br>墨魂——黄宾虹(青铜)</b><br> <b>行吟中的林散之(青铜)</b> <b>石鲁(画家,青铜)</b> <p class="ql-block"><b>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齐白石,青铜)</b></p> <b>潘天寿(画家,青铜)</b> <b>迴立向苍苍——徐悲鸿(青铜)</b> <b>弘一法师(高僧,青铜)</b> <b>李可染(画家,青铜)</b> <b>吴健雄(物理学家,汉白玉)</b> <b>少女(汉白玉)</b> <b>民国馆</b><br>民国馆位于艺术馆东侧地下,展厅分区域通过仿民国欧式建筑街景浓缩展示当时城市生活景象,是老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整个展馆在展示建筑特色的同时,动态还原当时城市生活状况,让观众跨越时空的阻隔犹如走在民国街头。街道上有邮局、火车站、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可履行实际功能的实体店铺,在身着民国服饰的店员的服务下,你可邮寄信件、按方抓药、选购书籍及银饰品,甚至可以购买到江苏地方糕点美食以及留声机复制品等商品,其陈设、匾额、器具等均是征集的民国文物,这些文物如摩登家具、老式福特汽车、火车头等无一不凸显了浓郁的民国味道。<br> <b>江苏民俗展</b><br>江苏地处祖国东部沿海之中心,居长江、淮河之下游。这里水网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凭自然条件之便而物产丰盛、都市繁华,借南北交通之利而文化交融、人文荟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孕育了一方的民俗文化。苏南地区,孕育了儒雅精致的吴地民俗。苏北地区,楚汉文化历史悠久,因而形成了勇武而不失庄重的徐淮民俗。苏中地区,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有北方人的开朗爽利,也有南方人的睿智灵秀,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维扬民俗。苏东沿海地区有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生活在那里的渔民和盐民创造出了苏东海洋文化的殊风异俗。江苏人民在这块水土肥沃的田野上生活、繁衍,通过辛勤劳动,继承并创造出古老质朴、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