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

华理附院普外中心肛肠盆底外科

<p class="ql-block">藏毛窦是一种少见却令人困扰的疾病,最早在1833年由Mayo首次报道,而到1880年Hodge正式为其命名。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16岁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身上,发病率约为0.7%。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病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竟然会形成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而且内藏毛发是它的显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这种疾病有时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者暂时愈合后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我想象着这种情况,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让人疲惫不堪。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然在出生后就可能看到这种病,但大多是在青春期后20到30岁才开始出现症状,因为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让症状显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关于藏毛窦的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说法。先天性是因为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而后天性则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来研究证实,由外部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这让我想起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可能就是疾病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手术是治疗藏毛窦的主要方法,但在有炎症时则不能进行手术,需要等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切除一期缝合、切除部分缝合、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切除伤口开放以及皮瓣成形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比如切除一期缝合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优点是愈合时间短,形成的瘢痕柔软活动,能耐受损伤。</p> <p class="ql-block">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准地操作,确保病灶部位被彻底切除。我仿佛看到了手术室里紧张而有序的场景,医生们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疏漏。他们用专业的手法,将病变组织切除,为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Limberg皮瓣手术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手术方式,需要精确地设计切口位置以及藏毛窦瘘口区域。这种手术方式对于复杂的藏毛窦病例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我想象着医生们在手术前仔细规划,就像建筑师设计蓝图一样,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p> <p class="ql-block">手术切除后,伤口的愈合情况是患者和医生都关心的问题。术后两周时,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皮肤颜色逐渐恢复自然。这让我感到欣慰,仿佛看到了生命的韧性与希望。藏毛窦切除改良Limberg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患者的痛苦减轻,也标志着医学技术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术后两周,取出的组织样本被放置于透明塑料袋内,表面带有血迹痕迹。这些样本不仅是手术成功的见证,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样本的研究,医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藏毛窦的病理特征,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术后三周,皮肤表面的红肿及溃疡病变逐渐消退,患者的康复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坚持科学治疗,藏毛窦这种疾病终将被战胜。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