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过哈尔滨的朋友都知道在道里有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那里建筑富丽堂皇,异国风情十足。但很多人不知道,在道外还有一个“中华巴洛克”,更独具特色、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p> <p class="ql-block">靖宇街南头113号的这栋医院建筑便是典型代表。这栋建筑建于1920年,为砖混结构,通体布满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装饰。建筑采用L型平面,主入口设在靖宇街与南头道街交叉口处,两侧是两根西式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的双倚柱。</p> <p class="ql-block">类似建筑在这里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当年称为“正阳大街”,这里保存了道外老城区最原始的样子,是哈尔滨的发源地。正阳大街虽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已经“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能显示出当年的高贵与华丽。</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发现,这些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中式四合院相结合,运用到了建筑中。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又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的五号院,是带有回廊的典型中国四合院,该建筑是目前街区内原始痕迹保存较为完好的院落,《红色通缉令》、《我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功勋》等影片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南三道街55号的巴洛克酒店,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富丽堂皇,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世昌应”是曾任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的私宅。古时“应门”指房屋的正门,世昌应指徐世昌私宅的正门。1907年徐世昌为了与沙俄抗争,购买轮船,开办航运,使松花江上有了中国自已的机械船队,由此徐世昌成了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相依巷是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萧军搭救萧红逃出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行至中华巴洛克街区内的一条小巷时正逢暴雨,无法即刻前行,只好相依相偎于此躲风避雨。</p> <p class="ql-block">萧红后来回忆称这段“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美好的时光,故此巷得名相依巷。</p> <p class="ql-block">工余武术社 1924年,传授山西形意拳的许承麟夫妇将工余武术社迁移至此。日伪时期,许承麟曾打败日本武士,后加入抗日队伍,与队伍失散后入深山为僧,1936年返回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德新池原是1914-1924年间老道外开办较早、浴池较大的洗浴中心之一,浴业同业工会曾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小铺 是一处中西合壁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沿街前行,可见一个由老建筑围成的广场,正中有“老道外大舞台”。在一面墙上是幅老茶馆壁画,仿佛向人们述说当年人们坐在茶馆里谈古论今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壁画前有一人力车夫的雕塑,坐上人力车,视乎可以体验到观戏品茶出来打道回府感觉。</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有句老话“北三遛个鸟儿、德新池泡个澡儿、六合顺吃个饱儿、大戏台叫个好儿”……不仅如此,在独具特色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还藏着众多特色老字号,熏酱、扒肉、包子、饺子、骨棒、馄饨……也是游客寻找地道老哈尔滨味道的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张包铺是美食街上人气非常旺的一家老字号,创办于1902年。每天定量供应,都是现包的,开敞式的厨房一目了然,最有名的当属“排骨包子”。</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历经百年沧桑的街道,观看斑驳陆离甚为陈旧的老房子,仿佛穿梭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街区,能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经过不断的重新修建已经变得很有活力。虽然在哈尔滨有大量的欧洲风格建筑,但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更显独特,成为了难得一见的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来吧,朋友!有机会到这里感受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