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视界【国学馆】暑期7月17日-22日课堂成果展示

新一视界国学书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一视界教育培训中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暑期大型研学写生拓展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徽派文化,开启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生是亲近自然,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学是丰富眼界、拓展绘画思路、提高个人审美及素养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活动进行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火热预定中🎉🎉🎉</p> 国画用笔技法 <p class="ql-block">写意 粗笔</p><p class="ql-block">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p><p class="ql-block"> 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p><p class="ql-block">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p> 学生作品 课堂风采 <p class="ql-block">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进步是家长最大的欣慰,孩子能够收获好的学习方法,是老师最高兴的事情,未来可期,你们真棒👏👏👏</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上课认真的模样,为他们加油吧!💪💪💪</p> 校区风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学们~我们下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