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第三十二篇——论太极灵魂(之三)

梁翠平(十二代 北京 )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身,心,意,神的懂劲运动,因为,懂劲是太极拳的灵魂体现,懂得太极拳的灵魂即太极劲(劲:包括劲点,劲别,劲源),“拳法之妙,在于运劲”,“懂劲而后,方可阶及神明”,只有明白劲力来源、劲力运行路线、劲力转化方式、发劲机势,才能在技击时做到有的放矢。它是内家拳~~传统陈氏太极拳锻炼时的要点与精髓。</p> <p class="ql-block">一,太极拳灵魂运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论云:“凡此皆是意”,十三势歌讲“势势存心揆用意”。也就是说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各式太极拳也无不强调心意为先,以及意识存在的重要性。太极拳体用之四要:意专、气敛、神聚、劲整。“意专”乃四要之首,太极拳的行功要领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具体讲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是太极拳灵魂部分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二,太极拳灵魂的运行变化</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灵魂的运行是:“以心行气”绝不是故意努气,而是心意一动“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就是脑子一想,意为响导气随行。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此乃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是内动带动外形,外形合于内动,由内及外,内外一致。这就是太极拳运动规律的一大特点。内,指的是意气;外,指的是骨肉(形体),也就是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四肢动作的屈伸。处处展现出太极拳灵魂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三,怎么运用太极灵魂的灵活性 </p><p class="ql-block"> 内气与外部肢体动作,既要有主从先后之别,又必须是协调一致、密不可分的。呈现出:“一动全身无有不动,一静内外无有不静,周身一家、一气呵成”。具体到练拳时,就是要用太极灵魂去引导,去掉头脑中任何私心杂念,神经各部位要放松,未动之前用要用太极思维的心去感悟对方招式的来临,运用太极灵魂拆招反击,一招击重,使对方无还手之力。。</p> <p class="ql-block">  四,外形动作与心意内气配合对身体健康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有很多太极拳名家在文章里常用的一句话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君来骨肉臣”作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外形动作好比是儿子,心意内气好比是老子,儿子应该照应老子,不能自顾自,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要时时刻刻听命于老子的支配和调遣,一点也不能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动作的大小亦复如是。也正因为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由静而动,由内及外,全凭心意用功夫,一切动作纯以心意为主外行动作劲点表現的灵魂运动。</p> <p class="ql-block"> 总之,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个典范形态,它具有健身性,技击性、康养养性,文化性、和谐性等作用。太极拳运动,它不但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其精髓是能给家庭,社会带来“和谐”,给练太极拳的每一个人带来青春活力,延年益寿,生活幸福安康,体现了参与太极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精神的追求。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太极文化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体现,太极的核心是健康与和谐,是我们每个人心中追求的生活目标。</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式子~~预备式以及第二个式子前七个动作的讲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