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6个展厅,基本陈列包括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佛教艺术、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等。</h3> <h3>《庄严妙相一—甘肃佛教艺术展》展厅<br>精选佛教艺术珍品,以历史沿革为主线,分为佛法东渐、盛世梵音、花落人间、花萼同辉、敦煌遗珍等六个部分,展现了自十六国至明清时期佛教在陇原大地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甘肃佛教艺术发展的全貌。</h3> <h3>《甘肃省博物馆”之五重套函》<br><br>金棺、银椁、铜匣、舍利瓶及石函<br><br>朝代:唐代<br>质地:金银<br>出土地点:平凉市<br><br>它就出士自平凉泾川县西边1.5公里的大云寺。20世纪60年代,大云寺的唐代地宫发现了14粒佛祖真身舍利,轰动了考古界,后来它们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内。2015年8月,大云寺重建后,其中4粒舍利被迎请回归(剩余10粒和五重套函仍保存在省博物馆)。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h3> <h3>嘉峪关市外20公里的戈壁上,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土包,是距今1600年前的,1400 多座魏晋墓群。<br>在唯一开放的6号墓里,满墙的石砖上画着放牧、种地、养蚕、狩猎、做饭、烧烤、宴会、游玩、弹琴等生活场景,好像一套连环画。<br>中国邮政的标志物,也出自于这里的《驿使图》。<br>甘肃省博物馆二楼汉代馆内也有一部分展出,如图。<br>所以停留嘉峪关不一定是城楼要有魏晋墓。<br>这条地下画廊展示了魏晋人“视$ 如生”的观念:即使死去了,也可以像生前一样活得有趣、活得漂亮,里面人物生动,有胡须毡帽的胡人形象,还有丫鬟给主人打理拿镜子的情形。<br>还有烤肉、游牧、农耕、采桑。<br>人要活的精致,安详。</h3> <h3>《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br>展示了 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h3> <h3>最后还有一些有趣可爱的文物,俗称甘肃省博物馆的显眼包,还有文创的马踏飞燕;一圈下来让人念念不忘,大家也可以购买文创的可爱文物带回去当纪念品。看完省博后对甘肃的了解又深入了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