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长春街头,我们随处看到日伪时期的的古建筑,八一前夕,陪老战友参观这些伪满风格的建筑,我不仅想起伪满作家古丁与日本商人对话的场景。古丁与后来担任日本文艺社的社长池岛聊天时曾说:“日本就算再强,也不可能把这里的所有设施都带走……”。不出古丁所料,没多久,伪满洲国就轰然倒塌,但这些伪满的建筑没有被日本人带走,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这些老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数伪皇宫、新皇宫(地质宫)、八大部。虽岁月沧桑,历史的印记令人悲愤,但抛开国恨家仇,辩证的看这些历史建筑,无论是其建筑质量,牢固耐用程度,以及其建筑风格,中日传统屋式、且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兴亚式建筑,经过时间的考验,留下的是文化,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皇宫 建筑高大雄伟,庄严肃穆。里面金碧辉煌,装修豪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表面看来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此“登基称帝”,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此掌权,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溥仪在此办公,后来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就再也没有到过这间办公室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溥仪的“新皇宫”《今地质宫》,当时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是解放初完工的。宫殿,华丽中透着古朴,翠绿色琉璃瓦的宫顶,高大的六根红柱,使整个宫殿庄严雄伟。宫殿占地31.2公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殿前的广场已改建为文化广场,是人们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那绿色的草坪,白色的广场鸽,以及壮美的雕塑太阳鸟,每天吸引着大批的游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望去,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直插南湖公园,宽约60米,两侧是高高的杨树,中线花坛是松、柏、丁香树带,通街象一条绿色长廊,八大部办公楼座落在沿街两侧。今天称之为“满州八大部”。这八大建筑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翠绿葳蕤的庭院,使这些建筑静静地藏在新民大街沿岸,也时时声诉东北这一段耻辱的历史,不让后辈相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国务院旧址 :《吉林大学医学院基础教学楼》伪满州国国务院旧址,1936年建成,现为吉林大学医学院基础教学楼。1983年被公布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126个国家级重点之一,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交通部: (新民大街7号)现在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的公共卫生学院。它管理东北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邮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外交部 :地址建设街副12号,现在是太阳会大饭店。该楼始建于1934年,建筑为混砖结构,主体两层,地下一层,建筑平面布局非常灵活,立面造型也很丰富,是伪满行政办公建筑中形式最复杂的建筑。1936年2月8日迁入此楼办公。1948年解放后,这幢独特风格的建筑,先后由吉林省委党校等单位使用,现在它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经济部旧址 :位于新民大街5号,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三临床医院。这栋楼建于193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当时被称作“东洋趣味的近代式”的建筑,是当时顺天大街(今新民主大街)两侧形式和外部装饰都最简单的建筑。伪满州国经济部原名“财政部”,1937年改称“经济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司法部旧址 :新民大街6号,现为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白求恩医学部。司法部设有总务司、法务司和行刑司,掌管法院、检查厅及狱政等司法行政事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治安军事部 (新民大街1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伪满州国军事部旧址,红砖绿瓦,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原来的四层楼建于1935年,现为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它一建成,便成为武力镇压抗日民众的中心,指挥东北各地军、警、宪、特镇压人民,残酷围剿抗日力量。原名“军政部”,后改为“治安部”,1943年改称“军事部”,是指挥伪满州国军队的机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民生部 :《现为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伪满州国民生部,现为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整个建筑设计平面呈F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门的六根圆柱很是庄严大气,倒是有点人民大会堂的感觉。当时主要掌管学校教育、保健卫生、社会设施、礼教等事。目前暂时没有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兴农部 :《现为东北师大附中》(自由大路20号)伪满州国兴农部1937年7月1日迁入现址,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是一座黄色的楼,很亮丽,也很抢眼,在清一色深沉的建筑中,显得很年轻。当时是管理东北沦陷区所有永久性产业的行政机构,掌管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矿产、工业、开拓殖民以及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等事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文教部 :《现为东北师大附小》(自由大路18号)伪满州国文教部旧址1938年建成,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暗黄和棕色的墙壁遵循了伪满建筑格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伪满州国综合法衙:(检查院)现为《空军461医院》 综合法衙,1936年竣工,现为空军461医院,是伪满州国的最高司法机关,临近南湖,占地10万余平方米,正中塔式楼顶,嵌以紫红色的琉璃瓦,外墙用咖啡色砖贴面,设计新颖独特,外表呈圆角曲线形。楼内设有刑讯室和绞人机等几十种刑具。建筑设计没有直接搬用欧美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除局部装饰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痕迹,主体是设计者再创造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傀儡政权统治镇压中国人民的主要工具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伪时期关东军司令部 :《现为中共吉林省委》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577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是日本关东军最高权力机构,直接策划、指挥了“九一八”事变,是屠杀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刽子手。1945年日本战败,司令官山田乙三被远东军事法庭处最高刑期25年的下场。1955年旧址划归吉林省委使用。1983年,旧址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邸:长春市松苑宾馆(现吉林省委第一招待所)深处,青松翠柏掩映下,有一座棕褐色的建筑,在阳光照射下,更加显示出异域的风情。这座花园城堡式建筑,曾经是长春规模最大的官邸建筑。如今,仅从精美的造型,细致的工艺,仍可以感觉到这里曾经的居住者非同一般的身份。70多年前,这里的建筑使用者是伪满“太上皇”—日本关东军司令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大部所有的外墙都采用了当年最先进的陶瓷贴面技术,而这种技术在世界范围普及开来,至少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70多年以后,除了极个别的硬伤外,无论是外墙的瓷砖还是室内的地面,墙体基本保持原色并光滑如新。八大部各部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其间各有院落,皆掩映在绿涛之中,错落有致高大楼房,典雅幽静的庭院,集中东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这里的街心带状花园与和谐建筑,把长带风景区装扮得格外俊美。这些“伪满州国”时期留下来的建筑,那些让人有着无数心酸和屈辱的历史岁月,都深深的刻写在这些建筑物上。这些建筑均采用中、西传统的屋顶样式,被称为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兴亚式建筑。他们用地宽敞,环境典雅幽静,造型宏伟,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今天它们依然矗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还发挥着她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看见这些建筑,不免会陷入沉思中…… 长春仿佛是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你每次翻开它,都会发现新的不同,我们每次在它的街头走过,都会有新的收获。街头巷尾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它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悲欢荣辱、得失兴衰…… 生活在长春的你,一定要找机会,去寻找它们曾经的岁月斑驳,历史沧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