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千课万人”,放飞你我梦想——“千课万人”西湖峰会自主反思学习(一)

陌上花开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每一篇心得体会的开场白几乎都是俗不可耐的套话,可是今天在这里,我们还是想发自内心的“俗”一回。 从踏进杭州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幸运的老师,如今也幸运的参加了“千课万人”西湖峰会活动! 在这里语文学习小组特别感谢领导们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下面是我们五天的学习收获与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成长留痕 思而向上</span> <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小娟</span></p><p class="ql-block"> 烟雨巷,水车响,郁郁青山江水平。跟随七月的轻音歌鸣,我们语文学习小组来到这个满眼诗意的城市。整整五天,38位专题讲座为从新课程标准实践研究热点、单篇课文独立落实任务群、基于单元整体的单篇课文落实任务群、单元整体落实任务群、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1+x阅读、整本书阅读、小古文教学、儿童诗教学等方面多元探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p><p class="ql-block"> 名师大家相聚,五天里,我们聆听名师讲座感受大家风范,他们的教育智慧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接踵而至的惊喜,纷至沓来的震撼,刷新着对教育的认知。虽然讲座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授课专家不同,他们各有独特的风格,但新课标、任务群、活动、创设真情境等这些热点词在每个讲座中得到了凸现,立德树人的宗旨、发展素养的目的、学习语用的属性、热爱母语的情怀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 翘首以盼的王崧舟教授首先作题为《基于读物逻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的分享。他基于读物逻辑,遵循“整本书”的规律,聚焦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基本课型及要求,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报告与分享。他提出: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特别是王老师以《城南旧事》范例,解读了整本书导读的三点策略:</p><p class="ql-block">一是简化:梳理整本书的结构。老师用两个巧妙设计的表格让学生梳理清楚了这本书五个故事的主要人物、离别方式、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可谓简化了环节,为下文体会主旨留足了时间。</p><p class="ql-block">二、深化:把握整本书的主旨。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创设情境,渗透主旨;梳理结构,明确主旨;聚焦典型,体会主旨;进入角色,内化主旨。</p><p class="ql-block">三、内化:接受整本书的滋养。王老师善于让学生链接生活实际,走进书中人物角色,从而让学生接受了整本书的精神滋养。读小说,学生也在读自己。如“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离别吗?经历过离别的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呢?”这样的问题就成功链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明白离别就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能从离别中得到成长。</p><p class="ql-block"> 期盼以久的薛法根老师围绕“主题统整课程”,对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做了分析。他指出应如何选择学习主题,如何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成知识体系,如何设计情境任务增进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p><p class="ql-block"> 薛教授具体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基于学科大观念来探索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尝试探索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总体上看,素养导向的主题任务单元教学应遵循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学科大观念建构学习主题,将学科大观念按照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设置为连续性与进阶式的学习任务,呈现为主题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伴随着这些过程,也经历着确证学科大观念、活化学科大观念、建构学科大观念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教学一粒沙,考试撒哈拉!学业质量评价是新课标重要增加的部分,也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新教学,同时也包括新评价。老师们都感觉,学习评价和考试命题改革也是实践中的难点。对于如何去评价,老师们都存在困惑。这次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给大家进行了解惑。</p><p class="ql-block"> 小学语文质量监测意在检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情况,对问题做出诊断和反馈,诊断是其主要功能。阅读题命制要遵循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取向阅读能力、谨守学段分际等原则,要与以评估水平为主要功能的国际阅读素养测评项目有所交流,但不能全盘照搬。阅读能力有检索与复述、了解与转述、解释与推论、概括与整合、欣赏与评价、反思与审辨六个层级十二个要点,取向阅读能力的小学阅读题命制要以此为评价指标。同时还要依据小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对阅读题文长和试题难度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命题科学性和监测效度。以了解测试质量为目的和功能为起点,以命题原则为指导,以阅读能力要素和评价指标为抓手,精心选择试题文本,合理控制难度,小学阅读题命制方可走上科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38位名师的讲座,是一支火把,为勇于探索的小语人而点燃,而燃烧,而照亮;38位名师的思想引领、方法策略,是一支甘泉,为勇于探索的小语人而滋润,而流淌,而奔腾。如何落实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任务中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透视新课标视域下的课程建设,关注课程的底层架构,重视课程的实践推进,推动儿童的多元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小语人思考的话题,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千课荟萃,万人回望!期待来年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喜逢西子湖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共享小语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彦惠 </span></p><p class="ql-block"> 因“千课万人”我们相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也是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唯美时节里,我们一行8人,一路风尘,一路奔波,一心向学,走进“千课万人”课堂。</p><p class="ql-block"> “千课万人” 彰显了实践智慧,从价值原点重建教育生态;创新了课程思想,为教学转型书写心灵诗篇。</p><p class="ql-block"> 5天时间里,38位专家以2022年新课程标准为载体,用他们独特的见解,对核心素养、学科实践、质量标准、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等理念在每节课堂中得到了凸显。</p><p class="ql-block"> 打头阵的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他主张“依据书籍载体,彰显读物个性”。每本书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发现每本书的个性特点,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来发展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阅读前分读物推荐课和读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老师准备推荐学生读哪本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发知道课:老师要知道,学生已经有了哪些收获?学生遇到了哪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阅读中有读程推进课和读解交流课。读成推荐课上,老师要知道学生读到哪儿了,学生读的怎么样。读解交流课上,老师要知道学生已经有了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阅读后,分为读书展示课和读点探究课。在读点展示课中,老师要把握学生最终读的如何,怎么知道学生读的如何。而在读点探究课上,老师应该知道学生还有什么想读的,学生还能读出一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理论讲述结束之后,王教授以《城南旧事》为例,讲述了本书的个性阅读思维,令人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朱爱朝老师是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校长,正高级教师。她主讲的是“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她从现代人们生活的现状开始分析。</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把祖辈留下来的具有传统意义的二十四节气遗忘了。她把在乡村看到的“静悄悄”,一个村子里看不到一个孩子在外面玩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原来孩子们都独自,或者三三两两的拿着手机,沉迷其中,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孩子们,脱离了大自然,也脱离了大自然生所能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虫子的鸣叫,都被孩子们抛之脑后。所以,她提倡实施二十四节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希望在科学观察里,帮助儿童建立和万物的情谊;在自然笔记里,寻找现代儿童的定境之路,在二十四节气里,看见日常生活的更多美好。放下外在的喧嚣,回到内在的自我,回到儿童,回到生活本身,一切都是为了让儿童成就更好的自己,拥有更有力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专家们的见解,是火把,为勇于探索的语文人而点燃,而燃烧,而照亮;专家们的话语,是甘泉,为勇于探索的语文人而滋润,而流淌,而奔腾。让语文人携起手来,一起眺望课程改革新的远方!一起聆听每个生命的神秘故事!一起呵护每个孩子生命的拔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写作教学中的一束光</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郭艳苏</p><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这个暑假,我们有幸见到了江苏名师吴勇,并聆听了他的“写作教学地图”重构作文讲座,我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经验匮乏的教师来说,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和相关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方法,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p><p class="ql-block"> 吴勇老师的报告从写作教学的备课常识,指导常识和讲评常识三方面做了阐述。备课常识又分为学情常识,精准常识和例文常识。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写作学情,就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具体写作任务之前所具备的先拥状态。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个,才能更好的把握学情。吴勇老师还提到了例文常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所拥有的作文书籍种类广泛,接触到的例文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吴勇老师说对例文的选择也是有一定标准的。要让学生从习作范本和习作母本两方面来做选择。首先,学生所选择的例文在内容上要和写作的文章内容相仿,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创新性,并能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另外,要在文章的知识载体方面做好选择。知识常识也包括预写常识,支架常识和过程常识。在教学生写文章之前,老师要先有预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示丑”,而且让学生结合以前所积累的“个体语言经验”进行尝试性预写。另外,对写作教学的“教”和“学”来说,支架常识对双方都具有共赢性和共生性。讲评常识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不太重视的部分。但从吴勇老师的报告中,我们了解了讲评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讲评常识分为交往常识,量表常识和欣赏常识。交往常识中提到了作者的角色和读者的站位。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换位思考,能把自己置身于角色当中,这样就会有更合乎情理的想象。量表常识则是对学生作文的一个评价,从学生作文的篇章完成度,要素达成度和细节完美度三方面去评价,让老师心中更清晰,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欣赏常识重点从分层常识和命名常识两方面去评价。总之,听完这节报告,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进一步掌握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同时,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评价做为一个重要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路前行 一路生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张艳丽</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学习培训中,我亲自聆听到70岁有余的黄亢美老师的精彩讲座,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字理方面的知识。黄老师告诉我们要进行字理教学,就要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不能随意捏造。我以前教学山谷的“谷”时,就用了“八人一张口”的顺口溜方法来教这个字,而黄老师说这种识字方法是没有一点科学性的。应该从“谷”的构形原理上来教学。真的,我很感动黄老的严谨治学精神。也决心不忘语文教学的根!</p><p class="ql-block"> 听了刘敏威老师的报告,我又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我教小学低段的学生已经12年了,我知道孩子们虽然对古诗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还不是很强,但是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很好的模仿力,学古诗要从娃娃抓起,刘老师“抑扬顿挫”地诵读古诗,让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抑扬顿挫”地诵读古诗时,讲究“平长”与“仄短”相对相辅。“吟诵”是以“唱”的方式来读,运用吟诵的方式来学诗歌,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真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读古诗,如果片面理解为一味地让学生读,学生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地读,哪怕读上千遍,也只能使学生养成“唱天书”的坏习惯,而“其义”是不能“自见”的。可见,诵读古诗是多么得重要和必要!</p><p class="ql-block"> 报告会上,38位名师名家,有的幽默大气,有的温柔可亲,有的知性优雅,有的活力四射,有的温文尔雅,有的老当益壮……他们用深厚的专业素养为与会老师传播了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为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注入了强大的支流,为“标志性课程”改革行动激起了智慧的涤荡和冲击!也号召千千万万位勇敢的教师携起手来,一起眺望课程改革新的远方!一起聆听每一个生命的神秘故事!一起呵护每一个孩子生命的拔节!</p><p class="ql-block"> 星月不误,清风不语。汲足养分,积蓄力量,含苞欲放指日可待。一路前行,一路生花!</p> <p class="ql-block">  这次外出学习,让我们八位老师看到了那么多人,不管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对教育事业那么执着,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着,“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心中有梦想,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东西南北三五成岳,千课万人聚集你我,一路风尘一路奔波,每场报告不尽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千课万人,愿意成为那一支火把,为勇敢者而点燃,而照亮;千课万人,愿意成为那一支甘泉,为勇敢者而滋润,而流淌;千课万人,更愿意成为那一只大手,为勇敢者而携手,而紧挽,为勇敢者的课程之路增添力量! </p><p class="ql-block"> 2023,勇敢者之年! </p><p class="ql-block"> 2023,我们共同照亮! </p><p class="ql-block"> 2023,在课程之路上留下我们勇敢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美丽西湖,吟唱千课万人,最终在一曲《期待再相逢》中落下帷幕,我们一行八位老师,只有刘主任成为幸运老师,而我们大多数老师终究未能成为幸运老师,终究未能抱得"光盘"归!可我们收获的远不是一份光盘可替代的,不是一份心得体会所涵盖的……</p><p class="ql-block"> “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一位位激情飞扬的名师;一群群执着教育的我们。汇千课,惠万人!在漫漫的人生教育路上,坚定前行,无畏风雨,一路拔节,一路成长!</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名家名师美言采撷:</p><p class="ql-block">🍀专家不谈规律,名师不讲方法。</p><p class="ql-block">🍀课堂艺术最大的魅力来自现场生成,真实是教育的本色。</p><p class="ql-block">🍀不拘泥于当下一时一事的关键:人生需要有灯塔。</p><p class="ql-block">🍀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能力。</p><p class="ql-block">🍀越忙越不读书,越不读书越忙;越忙越要读书,越读书越从容。</p><p class="ql-block">🍀写作是最高级的阅读。</p><p class="ql-block">🍀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p><p class="ql-block">🍀凡心所向,素履可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