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发现历代车型回顾

苏文清

<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说过发现才是真正的路虎,因为它没有揽胜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卫士那么专注越野,可以说是路虎车系中最全面的一款产品。时至今日,发现已经走过32个年头,期间一共经历了五次车型换代。作为路虎中流砥柱的产品,是如何走过这32个春秋的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述一下路虎发现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路虎只有揽胜与卫士两款车型,虽然只有两款车型,但是它们俩已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也早已为路虎定下了品牌基调。到了80年代中后期更加注重公路性能的SUV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捧,SUV风潮在全球市场井喷式的爆发,此时的路虎眼见着例如,三菱帕杰罗、丰田陆巡、日产途乐这些车型日渐红火,路虎意识到需要一款中级SUV车型来丰富产品线,填补上这块领域的市场空缺。</p> <p class="ql-block">同期路虎卫士</p> <p class="ql-block">同期三菱帕杰罗</p> <p class="ql-block">同期丰田陆地巡洋舰</p> <p class="ql-block">时间到来了1989年,路虎发现横空出世。阶梯式造型的车顶、车顶末端两侧的侧窗、不对称的后窗以及外挂式备胎,这些都设计师为了人们不见其与揽胜搞混,同时这些元素也成为了日后发现车型的经典设计元素。</p> <p class="ql-block">上市初期的发现只提供三门版车型,由于底盘来源于揽胜,非承载式车身和整体桥悬架为发现应对各种路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动力系统采用了双化油器的3.5升V8汽油发动机和LT77手动变速箱。另外一款代号为Gemini 1的2.5L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则是为了发现全新研发的。</p> <p class="ql-block">在上市的第一年内路虎就接到了发现的2万多张订单。次年,为了兼顾更好的实用性,发现推出了5门版车型。同时而为了满足更大的承载需求,动力总成也随之升级为3.5L V8燃油喷射发动机。</p> <p class="ql-block">从1989年上市到1998年正式停产,第一代发现迅速成为路虎家族的主力车型。正如媒体在1989年法兰克福车展预测的那样,它不仅保证了路虎在21世纪的生存问题,而且开创了一个持续增长和成功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发现亮相后,人们感觉相比第一代车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初看只是在前脸和前后灯组做了些细微的调整,这点非常令人吃惊。甚至有很多人以外这只是第一代发现的中期改款。从外观上看,新车并未有所创新,延续了第一代发现标志性的造型设计,阶梯式车顶和不对称后窗被继续保留了下来,轮眉上黑色防擦条的应用凸显了发现粗狂的一面。为了提升行车安全性,尾灯位置被上移至后窗两侧,第一代发现上容易出问题的车门把手也被得到了改进。可惜的是,因为这代车型增加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并要走向更高端的市场,所以取消了越野通过性很好的三门版车型。</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发现的尾部有明显加长,整体车长增加了150mm。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在增加乘坐空间和行李厢容积。但无奈的是,相应的离去角随之减小,这就剥夺了一定程度的越野性能。不过作为弥补,引入了路虎神行者创新的陡坡缓降控制系统。</p> <p class="ql-block">2002年第二代发现进行了一次中期改款,重新设计的进气格栅和大灯造型的改变令人耳目一新,雾灯由原来的方形改为当年流行的圆形设计,尾灯样式也做了细微调整。这些变化都让它与同时期发布的第三代揽胜颇为相似,同时也为第三代发现的设计风格定下了初步方向。此外,改款第二代发现还对螺旋弹簧进行了改良,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代发现生命周期的末端,路虎也将其短暂的引入过中国市场。当年引入的版本为4.0升V8汽油发动机车型,指导价为69万元。但是就短暂的一年之后发现就迎来了第三次车型换代。</p> <p class="ql-block">随着福特集团于2000年将路虎从宝马手中收购后,第三代发现的研发方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前两代发现沿用揽胜平台不同的是,路虎为第三代发现开发了一个新的平台,并将其称为集成车身框架(IBF)。发动机舱和乘客舱被设计成了一体车身,然后将其与用于安装变速箱和悬架系统的梯架底盘相匹配。路虎声称IBF结合了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优点,尽管它比承载式车身结构更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性能和灵活性,但增加了强度、韧性和适应性。</p> <p class="ql-block">2004年,路虎推出了第三代发现车型,并于同年5月在英国国际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次亮相。这代车型在北美和中东市场上被命名为LR3,之所以被这样命名是,因为路虎研究证明美国市场更倾向于字母数字车型名称。而我们认识路虎发现基本就是从这一代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发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造型不再是像第二代车型那样直接延续初代,外观上出现了现代感的设计,车身变得更加方方正正、棱角分明。车身尺寸与轴距都要比第二代有着明显的增长,不仅提升了车内空间,而且让第三代发现也显得更加魁梧。这次的新款可以说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换代。</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发现改款后的错落式大灯被继续沿用下来。阶梯式车顶和不对称后窗在这时已根深蒂固的成为了发现车型不可缺少的标志性设计。外挂式的备胎因为重新设计的上下对开式后尾门而被取消。</p> <p class="ql-block">2005年款第三代发现正式官方进入中国,4.0升V6和4.4升V8车型分别售价95.8万元和109.8万元,而搭载2.7升V6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售价为69.8万元。第三代发现的引入,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款四四方方、车尾怪异的路虎,其庞大的身躯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2008年金融风暴袭击全球,福特汽车在这场风暴中不得已弃卒保车,将路虎和捷豹以23亿美元的出售给印度塔塔汽车。在这样的变化下路虎多款车型未来发展方向变得破朔迷离。在就在此时第四代发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与第三代车型相同,这代发现在北美和中东市场上被命名为LR4。</p> <p class="ql-block">第四代发现的亮相,让很多资深的路虎车迷感觉了仿佛历史再现。因为它相比第三代车型变化甚小,就好比当年初代发现与第二代发现一样。所以同样也有很多人情愿认为这只是第三代发现的一次中期改款。其实这一代的变化只要集中在在机械结构和功能配置方面。机械结构的变化与调整解决了可靠性问题,改进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制动器和悬架。</p> <p class="ql-block">虽然整体造型和尺寸与第三代发现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设计师仍努力让它看上去有别于上一代发现,车头的造型变化相较于上一代发现稍微圆润了些。U型进气格栅边框明显有着向第二代发现致敬的意思,进气格栅的双条辐增加了六边形镂空的设计,当年流行的LED日间行车灯也被整合至大灯内部。车身同色的轮眉防擦条也很符合当年的设计潮流。诸多的细节变化让第四代发现在豪华感方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即2016年巴黎车展前夕,第五代发现在英国梅里登附近的Packington大厅揭幕,并于2017年2月在英国上市。新车与揽胜和揽胜运动共享平台上。这代车型在命名方面全球统一使用了发现(Discovery)这个名称,所以在美国市场取消了LR的命名方式,这也意味着发现这个称号时隔多年再次重返美国市场。</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前四次的换代,我们已经不难摸清发现换代的路数了,按照单数大改、双数小改的逻辑,第五代发现应该将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当然亦是如此,甚至远超我们的想象。除了阶梯式的车顶和侧挂的后牌照,其它那些方方正正的轮廓、不对称后窗、非承载式车身等等,一切我们说熟知的经典元素全都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代发现的造型设计来源于2014年纽约车展上亮相的Discovery Vision概念车。这次路虎为大家打造的是一个具有多功能性和强大性能的SUV,扑面而来的豪华感全新一代发现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外形更加圆润饱满,舍弃了传统的棱角分明的设计。尾灯也从垂直方向更改为水平方向,第三排侧玻璃也不再与车顶玻璃相连,后尾门也从上下分段式开启变成了常规的整体向上开启方式。</p> <p class="ql-block">新款舍弃了老款的非承载车身设计,而且改用了轻量化铝合金材质的承载式车身来打造。全铝车身的运用也让它相比老款减重了480千克,同时还提高了车身的抗扭刚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公路操控性和安全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再与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相结合,可以降低17%的碳排放,与前几代发现相比,可以帮助提高燃油经济性。</p> <p class="ql-block">而立之年的路虎发现,在面市之初,路虎只是想将它打造为一款偏向公路驾驶和实用属性的SUV,以来对抗日趋强大的日系SUV,捍卫自己在越野车界的大佬地位。可是谁曾想它竟然为路虎开创了一个持续增长和成功的时代。时至今日,曾经那些强劲对手多数都已成过往云烟。而发现系列却在不断得迭代更新中获取成功,如今的它已经成为了豪华大中型SUV中不容忽视的一位资深老将。</p> <p class="ql-block">文中所有对应车模比例为1:43,涉及品牌有牛津、奥拓、IXO、DEA等品牌,均为本人藏品。感谢品鉴历史,品味车模!以上资料部分摘自网络并加以整理、编辑,欢迎大家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