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N年前,在新华书店偶尔看到了《拯救乳房》这本书,被书名吸引的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医学类书藉,但是,好奇的是怎么会被归类到小说的柜面,于是随手打开快速浏览了一下,即刻就被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文笔所吸引。也就是在那一年,毕淑敏成为了让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之一。也许是她的医生身份比较容易引起我的共鸣,抑或是她的文章笔触温柔中带有锋芒,故事情节转折中夹杂着行云流水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拯救乳房》这本书是以海归博士程远青举办的心理疏导小组的活动为主线,着重突出描写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乳腺癌患者在心理小组的活动中突破心理障碍,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最终找到自我,平静正视疾病和死亡的历程。作者在对故事描述的过程中牢牢抓住了不同身份的患者在面对确诊和治疗时的心理:震惊--否认---愤怒---无奈---接受—期待奇迹—正视疾病。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一个个纸上的人物显得玲珑活现,事情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同时通过对其他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中从侧面反映出制药厂家的唯利是图和不择手段,通过患者的口述间接反映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盲点和冲突交集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乳房作为女性最明显的第二性征,象征的是一个女性的形象,由于其功能,给女性带来的更多的是自信,当这个器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对很多女性来说都是具有毁灭性心理打击的。然而,在乳腺癌患者的群体中,还有极少一部分不容忽视的男性群体,当他们被确诊的时候,他们所承受的心理打击其实比女性更甚,因为乳房在男性来说并无多大功能,但是,这个没啥功能的器官却出现了致命的病变,所以,本书对于唯一一个男性患者(成慕海)的心理成长也做了很深刻的描写。</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的阅读只是让我认识了毕淑敏,让我知道了乳腺癌患者的心路历程。这次再读,让我对作家的文笔和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明白了心理疏导在癌症患者疗愈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对文中描写的人物有了感同深受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呈现五彩斑斓,不管酸甜苦辣,不管悲喜忧欢,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一切,理解生活的苦,慢慢品味生活的甜,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想这就是本书想要传达的意思吧。</p><p class="ql-block">愿所有的人都能健康,远离病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