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咬断棉签,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兄妹一个也不在他的身边。</p><p class="ql-block">接到堂兄电话的那一刻,我和我的两个哥哥刚吃完水饺,每人嘴里咬着牙签,在叙谈父母的一些陈年旧事。</p><p class="ql-block">我的大哥正从外地星夜兼程地往家赶。</p><p class="ql-block">我没能参加父亲的葬礼。</p><p class="ql-block">地理先生判定我的属相与父亲相克。</p><p class="ql-block">堂哥协助我给父亲穿我们当地少数民族壮族的丧服。</p><p class="ql-block">按当地风俗,女儿要独立完成给父亲穿丧服的仪式。</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个唯物主义者。</p><p class="ql-block">当堂哥以壮族人的“喊魂”风俗,让心脏停止跳动的父亲把身体放柔软一些,堂哥说,妹妹手脚不方便,我替她尽一点孝心,您应该是同意的吧。父亲尚有体温的手脚就真的由僵硬变得柔和起来。在那一刻,我相信了有灵魂的存在。医院的护工们把穿戴整齐,一身黑衣,黑鞋袜,白帽子的父亲抬进电梯拉走的时候,我一下子感觉到了孤单。我一个人坐电梯下到医院的负二楼,一时竟迷失了方向,这时仿佛有一个声音在指引着我重新振作起来,我找到了升入一楼的楼梯出口,回到人声鼎沸的人间。</p><p class="ql-block">我从江苏赶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希望父亲会和我叙谈一些话。可父亲默默无言,没有给我留下只言片语。</p><p class="ql-block">父亲显得沉默,他看上去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咬紧牙关。阿姨与他对话,他也只是摇头或点头来表示。</p><p class="ql-block">送走了父亲,我们一大家族几个同辈分的人聚在父亲的老房间里,清点父亲的遗物。父亲除了遗留下几本相册和一些书籍外,别无他物。我们兄妹各拿了一本父亲主编的《韦氏族谱》,我额外拿走了一本《人人都能成功》的书。我靠着这本书的指引,走出了人生的第一重困境。这本书,同时改变了我很多性格上的缺陷。</p><p class="ql-block">在和同辈的兄姐们的叙谈中,我更加确定了父亲一直以来对我的看重与偏爱。就在这本父亲主编的《韦氏族谱》里,父亲的对我的爱一目了然。我女儿的名字,一个外姓人的名字,也公然地出现了。而叔叔家里的女性后代,一个名字也没有。在二位堂姐姐笑怨不平的声讨声里,我默然地享受着这样特殊的父爱。</p><p class="ql-block">母亲走后,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是假,他害怕一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因为父母生前,恩爱了一辈子。母亲一走,我还没有从失母之痛中走出来,就接到了父亲想要再婚,征求女儿意见的来信。接到父亲来信的那一刻,我双手颤抖,浑身像筛糠,怎么也不敢相信,也不能接受与母亲恩爱了四十多年的父亲的感情,这么急转直下,改恋他人了。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一个女人,不应该一味地依赖男人。在婚姻中,情感不独立,精神仍需是独立的。我没有给父亲回信,大哭了一场之后,我默许了父亲再婚的事实。我知道,父亲的身边,需要一个母亲一样的柔情的女子相陪伴,度过他的晚年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日是农历九月廿六日,父亲说自己是属牛的,但和他所说的有出入,按父亲自己的推算,如若父亲还在,也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我的长相,是父亲一个模板刻下来的。我的性格,也有父亲一半的传承,流淌着父亲的血液,父亲的体温温润着我的心,会一直陪伴着我走完余生。</p><p class="ql-block">从我有记忆时开始,父亲对我就是一个慈父。那时候,父亲和母亲十分地恩爱,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有父亲的身影,父母总是轮换背抱着我。父母的背是我成长的摇篮。他们的体温总是隔着衣服与我的心脏连通。慢慢长大后,该上学了,也是父亲单独地带了我一两年时间。随后,母亲来到我们身边,她又忙于去做生意贴补家用,也是父亲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着我的起居。父亲的严厉是留给哥哥们的,对我全是柔情。在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呵斥我,是父亲不喜欢我在看书的时候,多动多说。我这才知道,父亲还是心存遗憾,他也是想拥有一个文静而又健康的女儿的。</p><p class="ql-block">父母陪伴着我一起长大,他们俩相敬如宾,偶有意见分歧,总是父亲主动退让,要么就故意讲一个笑话逗母亲发笑,母亲有时故意忍住不笑,但看到我笑了,也就跟父亲和解了。</p><p class="ql-block">父亲下班回到家,第一句话笃定是,你妈呢?只要见不到母亲的身影,就像丢了魂魄一样不自在。我们兄妹耳濡目染,也把对母亲的情感依恋保持了许多年之久。而我,直到如今,一想起父母,就会情不自禁地默默流泪。家庭和谐的氛围,更使我对婚姻家庭抱着美好的向往。父亲下班回来,他宠溺着母亲,母亲偶有不适或偷懒,没有做饭,他也毫无怨言,乐呵呵地拿起饭锅就亲自动手去淘米煮饭。饭煮好后会乐呵呵地推一推母亲,说有再大的烦闷,也得先吃饱饭再说,起来一起做做菜,我给你打下手。母亲见父亲不责怪,也就带病坚持起来做菜了。母亲经过家务劳动后,身体的不适也减轻了。父亲对母亲的这种宽容与退让,对事不对人的处事态度,也传承给了我。我又将这种处事态度传承给了我的女儿。</p><p class="ql-block">父亲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认真贯彻党的要求,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无论分配到哪一个岗位,都认真地服从,无私的奉献。父亲做一行,爱一行。父亲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我感觉自己就是另一个父亲的化身。父亲经常把他的人生经历跟我和母亲讲起。我们仨冬天围坐在火盆边,父亲就回忆起他小时候的事情来。父亲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他回忆起和爷爷一起,担着满满两大桶的鸭肉,在河边清洗的场景。那时候的河水好清啊,河底的鹅卵石和水草看得一清二楚,时不时还会看到游动的小虾和螃蟹。爷爷忙于清洗一大家族的一担鸭,他则在一旁陪伴着爷爷玩水。直到天黑了下来,祖孙俩才又一前一后地回村去。之后父亲会获得多分一条鸭腿的奖励。他十七岁就参加了地下党的工作,夜晚出发去贴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新方针,新动态,支持党的工作。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就独自离开家乡到异地去参加土地改革。他总说命运之路总是充满坎坷的。人多经历一些挫折,才会变得越来越坚强的。有了父亲的这些人生经历作为借鉴,我也不断地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才也经历无数的挫折,始终都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我在父亲身上发现的唯一缺点,那就是有一点点小自私。这点小自私,经过和哥哥的讨论,现在想来,父亲的这些小自私,都是有原因的。父亲在我心中,几乎达到了完美。</p><p class="ql-block">父亲引领我走上文学道路,许许多多的生活小细节,父爱的点点滴滴真情流露,我都一一在之前的散文和自传体小说中尽数写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