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表现革命英烈的文章有10余篇。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相比,这一类文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政治性和民族性,它们是以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展现不可忘却的英勇的事迹。今天让我们深深缅怀革命英烈,勿忘初心,知晓来路,找到自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年级下册)</p> <p class="ql-block">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六年级下册)</p> <p class="ql-block">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p> <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五壮士(1941),著名的抗日英雄团体,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再次阅读英烈的事迹,我们会重温血与火的战争场景,感受他们融入血液的爱国情怀,聆听铭刻在灵魂深处的精神赞歌。那一句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深厚的革命情怀和巨大的人格力量。缅怀英烈,继承遗志,开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