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br></b></div><b>孙爱君艺术简介:</b><div><br><div>孙爱君,女,字木心,号若玉,中国当代画家。师承当代著名画家李军。<br><br>现为:<br>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br>国际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br>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br>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br>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br>李军老师高研班助教;<br><br><div> 搁笔纸上,寄月一赏,石灯可刊,纸底明心。孙爱君的国画之途掺杂着坚毅与热爱,伴随着展于案前的三尺画轴,已然多时。滔滔逝水过年华,砚如旧,待笔收。<br> 王国维言及词之境界时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br> 作画亦如此,第一重,便是即使孤影无依,也应志高如鲲鹏,只有登上高楼,才能有目穷尽天涯之途;第二重,则是立定宏志后便应全神贯注,历尽千帆仍不堕其志,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重,则是举锲而不放,日日雕琢,蓦然回首,境界已达。孙爱君自执笔之日起,便循迹于王国维之三境,到如今,早已是轻舟远走,重山已阅。<br> 孙爱君,字木心,号若玉。生于山东淄博,师承著名画家李军老师,孙爱君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她在绘画时将笔墨功力发挥到极致,注重对于国画背后的思想及文化进行探讨与思考,构图独到,既不繁重满溢,也不空余白张,画面灵动精巧,在继承李军先生的灵动洒脱的绘画风风格基础上,开辟了独属于自身的风格,无拘于常规范式。其作品2016年《富贵牡丹,天下先》在第三届全国精品书画大赛中获银奖;2018年国画作品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被西柏坡纪念馆收藏;2020年作品《碧塘清趣》在第六届三十省市书画联合大赛中获二等奖;2021年建党百年年书画展获二等奖;2022年受邀参加第七届三十省市书画联合大赛荣获飞天奖;2022年纪念毛岸英诞辰l00周年创做的作品《紫气东来》被毛岸英纪念馆收藏;2023年受邀参加喜迎二十大书画展荣获一等奖2023年受邀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作品《源远流长》、《笑口长开》分别被白饿罗斯和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大使馆收藏。多年参悟,成果颇丰。<br> 注入情感的画作牵引着观者的思维遥想画外之音,《源远流长》中,清影曳曳,斜柏与幽径和鸣,深林掩茅檐,摇影上风帘。刹那间,陶潜的悠然在氤氲,暗涌,喷薄之眼前。在孙爱君的众多作品中,《笑口常开》是较为展示自身风格的一幅,红石榴裂开充盈的果实,枝桠疯长,宛如咧开的笑颜,青叶则用散播的墨来替代,仿佛见到作者作画时笑得打颤的手将青叶撒向画卷,粗糙的枝干上,仍立着一只精巧的鸟,粗细对比之下,让画面更加和谐而富有韵律,倒有朱耷之幽默之风。凡此,皆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功底与磨练。常言绘画,不仅有绘画之甘,更有绘画之苦,甘苦皆尝,则绘画之乐自见。<br> 孙爱君其画,骨秀也,神秀也。跌宕昭彰,独超众类。国画之骨与神,既隐含着沉重的悲慨,也有云中野鹤之轻逸,当以前辈之鉴,宏万古江河之青绿。<br></div></div></div><div><b><br></b></div><div><b>孙爱君作品欣赏:</b><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