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课题研究开展已进入中期阶段,为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充</span>分发挥课题中期评估回顾、调整、拔高的功能,现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总结。</p> <p class="ql-block"> 课题小组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p> 活动一 <p class="ql-block">成立了数学学具实验班和课后延时服务制作数学学具社团。学生们在实验班中亲自动手制作数学学具,并在学具社团中分享他们的创作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能力,并通过评比的形式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p> 活动二 <p class="ql-block">举行典型课例研讨活动。通过集体研讨和讨论,分享和借鉴优秀的数学课例。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p> 活动三 <p class="ql-block">举行的“最佳制作小能手操作赛”,旨在鼓励学生们动手实践、发挥创意和操作技能。</p> 活动四 <p class="ql-block">举办“我的数学日记”评比活动。在研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撰写“我的数学日记”,并在2023年全县中小学生“我的数学日记”评选活动中全部获奖。</p> 活动五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课题组六位成员,集中观看了2022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课例小学数学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中,黄斌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课。</p> 活动六 <p class="ql-block">3月16日课题成员参加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贺建蓉《智慧作业录制简介》的培训。</p> 活动七 <p class="ql-block">外出学习。比如:2023年5月16日在萍乡城北小学举办萍乡市“天工杯”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例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刘巧灵副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听课学习;2023年5月30日课题组成员冯柳老师参加了在萍乡附小举行的2023年全萍乡市“天工杯”小学优质课例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经过课题成员的努力,各种活动得到有序开展和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初步的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教师方面:</p><p class="ql-block">1.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市县壹等奖。</p><p class="ql-block">2.探究新模式教学,课堂教学多元化更具趣味。</p><p class="ql-block">3.积极开展并参与各式各类活动。积极外出学习提升综合素养,认真指导学生和老师参加数学竞赛等。</p> <p class="ql-block"> 学生方面:</p><p class="ql-block">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制作数学学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p><p class="ql-block">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学具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3.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式,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更加独立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p><p class="ql-block">4. 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p> <p class="ql-block">总之,向前看,我们积累了前期的研究经验,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后期的研究和结项工作打好基石;向后看,课题研究仍然任重道远,仍然有实质性的挑战。但请相信激流勇进、砥砺前行、迎难而上者,必定迎来灿烂阳光!</p> <p class="ql-block">本篇由《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制作数学学具提升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供稿。</p><p class="ql-block">撰稿:朱艳梅</p><p class="ql-block">审稿:刘巧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