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行之程将近18天时间,不可谓短。回来家已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可心里还没有趋于平静,每晚睡觉睡的很踏实,但仍离不了蓝天白云,高原雪山,离不了高山流水。看来高原之行带给我很多东西,细细想来,起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收获和体会。</p><p class="ql-block"> 美景尽收眼帘。此行美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非常养眼。蓝天白云是那样与众不同,冰川雪山是那样神奇震憾,江水河流是那样奔腾不息,原始森林是那样郁郁葱葱,高山草甸是那样碧绿如茵,大自然的馈赠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遮掩。一路行,一路景,每天有收获,每天又不同,大脑和眼球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对身心是最好的调养。</p> <p class="ql-block">精神得以淬炼。怀着虔诚的心踏上这片圣洁的土地,沿途和目的地随处可见自驾的,骑摩的,骑车的,徒步推车的,还有一路顶礼膜拜的,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和心愿,就是去荡涤心灵的污垢,接受思想的洗礼。当然,我也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高藏高原及其周边,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住着数百万藏民,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信仰藏传佛教,这种信仰的力量是一代代藏民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口口相传延续和沉积下来的,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身体得到锻炼。每次外岀不能不说首先是身体适应环境。每到一个生疏的地方,身体都会自我调节以求适应和平衡。这次高原之行尽管体力运动不大,但高原反应带来的运动量,尤其需氧量不是一般地方的运动所能比拟的,体力消耗感觉明显加大,喘气、心跳加快、身体疲惫、精力不足等表现几乎每天都有,尤其在高海拔地区。饮食不习惯,水土不服导致身体机能有碍也属常见,身体慢慢会调节适应的。身体的自我调节就是一个锻炼机能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意志得到磨炼。进藏是需要勇气、毅力和意志的,难怪有的人愿望很强烈,却迟迟不能成行。还有的就计划在去的路上知难而退,半途而返。意志不坚定,往往容易受别人和环境影响,使自己一念之间做岀或左或右的决定。在稻城亚丁景区,从洛绒牛场步行到牛奶海和五色海,景区有温馨提示,根据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允许可以试试“金刚挑战线”,来回10多公里,攀升高度至4700米。大多数人都愿意一试身手,身体条件允许的也得鼓起勇气,结伴前行,方能到达终点。好在我们相互鼓励,慢慢攀登,到了终点。</p> <p class="ql-block">认知得到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就是一个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扩大认知的过程。西行之程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过去教科书上的昆仑山、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布达拉宫等词眼,现在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东西,展现在面前。109国道上两边的“铁”杆,每根造价二三十万元,是我国发明的用来解决青藏高原冻土层散热问题的关键装置,解决了世界难题,保护高原地质地貌,为高原修建铁路和公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甚至青海湖这些本来属于海洋世界的,由于地壳运动,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遗留下来的产物却造福了后代,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高原之行留下太多的睱想,有些应该是终生难忘的。回来以后,曾有人问我:西藏之行怎么样?我毫不犹豫地说:不虚此行!有太多的感悟,不吐不快!趁着回来以后心情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笨嘴笨舌地倾诉给想听的和不想听的你,也算是为西域之行画上一个比较圆满句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