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生涯(16)带研究生

望江雪

<p class="ql-block">军校生涯之十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带 研 究 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9年9月,我离开教务部,任新组建的道桥指挥系主任。该系辖军用道路、桥梁渡河、工程装备三个教研室,约有五十多名教员;学员9队(大专队)、10队、11队、12队(均为本科队),约有五百名学员,还有系办食堂,是全院最大的系,日常管理任务繁重。好在系政委陶明久基层管理经验丰富,与我商定,由我侧重抓教学与科研,他和两个副主任侧重抓日常管理。 尽管如此,我仍每日天不亮都要赶到系里,参加学员队出操,晚上还要检查学员队自习及值班岗哨情况,各级召开的会要参加,各部门发的文要传达,教员、学员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加班搞项目研究,总觉时间不够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几年后,新任院长张必田少將找我谈话,让我尽快报考高职,以加入到刚开办不久的教育训练学科点导师队伍中。我忙推辞:“院长,我当系主任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带研究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院长说:“军事教育训练学科点成立不久,学科带头人是邵忠印教授,学科点负责人是训管教研室主任冯南宁教授,我是兼职教授,目前只有这三个导师,势单力薄。冯主任向我建议,说你多年在机关负责教学改革与教育理论研究,还出过专著,是带研究生的最佳人选,评高职应该没问题,只是卡在英语过级上。请你动员他,尽快闯过这一关口,这个学科点需要他披挂上阵了。你说你忙,难道比我还忙?导师是兼职,多熬夜加班就是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学院能开办军事教育训练学科点,这是意外之喜。作为一个兵种指挥院校,本无这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开展军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大本营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他们设有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秘书处,编辑出版《中国军事教育》期刋,开办教员培训专业,1999年总部曾酝酿将其改办为军事教育学院。而我院多年来坚持开展军事教育理论研究,积累了丰硕成果,逐步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在全军院校有了知名度,上级才给了我们开办研究生教育学科点的机会。为发展该学科点添油加柴,是我应该做的,院长谈话后,我即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英语职称考试补习班,凭着在南工学过英语的老底子,侥幸过关,翌年即评任高职,加入到了军事教育训练学科点的导师队伍之中。</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院与徐州空军学院联合培养军事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又吸纳空院教育研究室主任朱富进教授、我院战役工程保障教研室姜涛教授(在波兰留过学)、训练部副部长杨继军教授等进入导师队伍,该学科点的导师队伍才逐渐壮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学科点设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两个方向,为突出为部队建设服务,领导分工我带部队训练方向的研究生。大约从2004年起,我先后带了周通、许楠、闫勇、滕亮、李希国、黄喆、陈矗亚、陈龙、唐亮等硕士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大都回到了原部队,为基层输送了思想前卫、有文化内涵的训练改革尖兵。</p><p class="ql-block"> 我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指导他们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在这方面,有规范的工作流程与严格的审查标准。导师组要集体审定开题报告,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前沿性、创新性与针对性,避免炒剩饭;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开展中期检查,将论文初稿复印送全体导师审改,同时机关将论文邮寄兄弟院校,请知名专家审阅论文,并按百分制打分,填写评审意见;研究生收到院内外专家的评审意见后,再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辨。</p><p class="ql-block"> 答辨时,通常聘请全军著名专家教授担任答辨委员会主席。该学科点一般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董会瑜教授来院主持论文答辨活动。董教授是中国军事教育学会首席专家,主编过《军校教育学》、《中国军校教育大辞典》等著作,在全军享有盛誉,由他亲自把关,确保了答辨活动的权威性。其他学科点则聘请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著名专家来院担任答委会主席。答委会主席不仅要主持答辨活动,还要主持做出两个决议:一是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评价及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认定,二是决定是否授于研究生硕士学位。这两个决议决定着研究生的命运,答委会主席的责任重大,故遍请全军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老专家担任。可见那时学院的风气较正,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了过硬措施。党的“十八大”以后,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变相旅游,答委会主席才改为院内知名专家担任。</p><p class="ql-block"> 答辨时,院部领导参加,在读研究生旁听,研究生处宣布答辨委员会人员组成后,由答辨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辨活动。研究生介绍论文修改情况后,四五名导师分别出两道答辨题,尔后研究生准备二十分钟,集中回答十来道问题。答辨中,有插话,有追问,有不同观点的争议,答辨既是严苛的面试考核,也是高水平的学术研讨过程,给研究生以很大的启迪,成为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  我所带的研究生,可能日子不太好过。根据我多年的写材料经验,深知搜集、梳理研究资料的重要性,我额外要求研究生,撰写论文前,必须认真编写“参考文献摘编”与“课题研究前沿动态综述”,以促使他们深度阅读与思考,尽早进入研究状态,为撰写论文作扎实的前期准备。实践证明,这种预研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起到了边搜索分析梳理资料,边酝酿创意与写作思路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我所带研究生所做论文的选题,都注重前沿性、针对性、实用性,记得有工程兵一体化训练探索,工程兵对抗训练研究,应急管理视角下的工程兵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军校“4+1”模式研究等等。研究生写出初稿后,我习惯采用“推稿子”的办法,逐段推敲一番,有不满意的地方,重新起草,每篇论文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使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与写作方法方面,受到扎实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我带研究生的高光时刻,是硕士研究生周通2005年答辨通过的学位论文《工程兵一体化训练探索》,两名院外审稿专家分别给了91分、93分的好评,被学院推荐为全军优秀论文。</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后,该学科点通常由老院长张必田教授担任答辨委员会主席。我则受学院指派,多次到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思想学科点担任答辨委员会主席,也算是对我学术造诣的一种肯定吧。</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回望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这是1998年启动“特色学科群”建设后结出的硕果,是沿袭“师徒相传”方式培养英才的高层次教育类别,是加强学院全面建设的助推剂,不仅为部队输送了高层次人才,还促使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尤其是军事教育训练学科点的创办,在全军兵种院校是一个例外,在学院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一批人多年努力奋斗争取来的,在学院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左二为徐州空军学院教育研究室主任朱富进教授,中间为学科点负责人冯南宁教授,右二为作者,两侧为刚获得硕士学位的学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0日于徐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