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7点从安徽阜阳市出发于12点到达合肥市同鑫宾馆入住,此宾馆离我们今天要游的三河古镇只隔了一条马路。因天气较热,准备下午3点出发去三河古镇游玩。这是此次六省22天游的最后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三河古镇地处皖中,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西南部,与六安市交界濒临巢湖。古称“鹊渚”、 鹊岸”,自明代起始称为“三河”。</p> <p class="ql-block">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悠悠两千五百年历史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关于三河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左传》,其中记载的公元前537年,吴楚之间的“鹊岸之战”即发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假装手被狮子咬😂😂</p> <p class="ql-block">望月阁</p><p class="ql-block">“重屋为楼、四敞为阁”,望月阁(又名国粹楼)是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展示了民间珍藏的近千件古代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 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 )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p> <p class="ql-block">各种清代的雀替</p> <p class="ql-block">翡翠玉件</p> <p class="ql-block">灯具</p> <p class="ql-block">各种玉器</p> <p class="ql-block">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看得我目不暇接,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望月阁上看三河镇全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这座沉淀着人文底蕴的三河老宅院是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少时与母亲一同寄住的地方,也是国内仅存的一处杨振宁旧居。</p> <p class="ql-block">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南街 417 号。2001年杨振宁重返三河,在旧居感慨良多。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1922年10月1日生于合肥城内四古巷家宅。父亲杨武之,著名数学家。母亲罗孟华。三河人。杨振宁幼时生活在合肥城内和三河,6岁随父母往厦门并上小学,1929年秋迁居北平,1933年考上崇德中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短期就读合肥庐州中学(今合肥一中),随校迁三河就读,随即上昆明昆华中学,1938年秋考上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夏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应聘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与陕西米脂人杜致礼结婚 1956年夏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随后为实验所证明,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6年夏转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交流。1999年退休,兼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先后受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自谓一生中最感到自豪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帮助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南街 417 号。2001年杨振宁重返三河,在旧居感慨良多</p> <p class="ql-block">杨武之(1896-1973年)原名克纯。安徽合肥人。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合肥省立第二中学、安庆省立第一女师教书,后考取省官费留美,1927年获数学博士学位。翌年回国,任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并任清华数学系主任。1933年以休假赴德进修研究一年,再获博士学位,并返清华,又先后执教于西南联大、昆明师范学院、大同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曾发现并推荐或培养了华罗庚等一大批数学人才,有多种论著问世。</p> <p class="ql-block">1949年圣诞节,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馆“茶园餐厅” 和杜致礼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陕西米脂人氏杜聿明、曹秀清的千金杜致礼1944-1945学年度在西南联大附中就读时,她的父亲正在中国远征军前线指挥抗日,她所在班的中五班教师恰有杨振宁。杨振宁当时利用等待出国之空暇兼点课贴补家用,聊尽长子之责。想不到他俩几年后竟在异域邂逅,他们“ 约会 了,感情在迅速升温,距离在逐渐靠近。同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举行了婚礼。当时也在美国的胡适先生在祝贺时也不忘调侃:“杨振宁你爸爸还托我关心你的终身大事,想不到你找的女朋友这么漂亮。你们这一代比我们强多了!”他引荀子《天论》为振宁、致礼夫妇题词:“从天而颂之。</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振宁和家人又一次卷入“跑反”的队伍中。他们一次次倒车,日夜兼程,返回合肥,住北油坊巷私宅(四古巷宅已变卖,此宅系杨武之做了几年教授后攒钱买的,位于今李鸿章故居“李府”东北角约50米处。两宅现皆已不存)。9月初,杨武之把振宁安排在庐州中学(原名省立二中、省立六中,杨武之曾毕业并短期任教于该校)高二班借读,自己则匆匆赶往长沙,清华拟在那里筹备开学。</p><p class="ql-block">随着淞沪陷落、南京吃紧,敌机频繁空袭合肥,闹得人心惶惶,生活不得安宁。到11月上旬,位于县城闹市区(今省政府对门花园宾馆、花园街一带)的庐州中学已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迁往90里外的合肥南郊的三河镇张家祠堂暂时上课,杨振宁在那里又读了七八个星期的书。三河是皖中首镇,距巢湖不远。杨振宁母亲的娘家和诸多表亲都在这里,故课余闲暇他倒还不感寂寞。</p> <p class="ql-block">1938年 秋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改上物理系。西南联大本科4年、研究生2年,是杨振宁全面学习专业知识并确定物理学主攻方向的重要时期。1944年,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考取“庚款留学生”。1945年夏,从昆明启程,辗转印度的加尔各答,搭美军运兵船,在四层铺的统舱里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抵达纽约。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1954年,杨振宁和美国教授米尔斯创立的非交换规范场论,后来被称作杨-米尔斯场或杨-米尔斯方程。物理学界许多人认为此为杨振宁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博士。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最激动人心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一人巷</p> <p class="ql-block">古娱坊:建于晚清咸丰年间,是当地首富张百万给女儿出嫁前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鹤庐</p><p class="ql-block">晚清时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故居。刘秉璋,三河人,清末淮军名将。少年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后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p> <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p> <p class="ql-block">朱凤标 (1799-1873),字桐轩,号建霞,浙江萧山人。清道光八年(1828)乡试中举,十二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九年入直上书房,既而督湖北学政。二十一年,授国子监司业,迁侍讲庶子。二十四年,擢侍读学士。次年,奉命授皇七子(醇亲王)书,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六年摄户部右侍郎。二十七年迁兵右,旋调户右。朱凤标廉政严己,威望高,通晓治安、军务,擅长筑城建台,屡掌文衡,得士称最。授皇七子书时甫五龄,讲习勤恳,阅十五年如一日。曾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任户部、刑部、兵部、二工部、吏部五部尚书,多有兴革。</p><p class="ql-block">朱凤标在朝为官五十多年,是一个三朝元老(道光、咸丰、 同治),又是五部尚书(工部、刑部、户部、兵部、吏 </p><p class="ql-block">部),是萧山考取功名最高的第二位,也是权位最大的一位,任任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总裁,是实实在在的丞相职务(清朝不设丞相,以大学士军机大臣代理),办事“秉公无私,端卫正不阿,绩学淹通,爱国爱民”。故朝廷对他评价很高,真是“恩宏殊荣”,时称萧山相国。皇上说他“老成端谨,学习文优长”,是正确评价。</p> <p class="ql-block">石墩是厅堂及宫殿建筑的立柱基石(石础),立柱若直接放在地面或埋入地下很快会被腐蚀,从而影响建筑的寿命。这几尊石墩非同一般,雕造非常精美,每尊石墩四周都雕有许多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狮子。虽然房屋不复存在,当我们看到这残存的石墩就可以想象当年的建筑是何等的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千工床明清以来,木雕艺人就在床罩及楣板、围栏上雕刻了式样各异的图案,形成了越来越精细的雕花床,以至清末出现了极品一一“千工床”,这种雕花床制作时往往不惜工本,有的需耗时三年、即一千个工时,故此称“千工床”。床沿前更有三至六尺宽的小廊,两头各放床头柜、梳妆台。这样的大床,要占大半间房子,真可称是一方天地。这种高档雕花床,既玲珑剔透又壮观恢弘,达到了装饰豪华、摆架(嫁)子、出名气的目的。千工床雕工精美、风格独特、装饰华丽、豪华气派,人不由衷地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p> <p class="ql-block">拔步床产生于明代晚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廊柱式,这是拔步床的早期形态,另一类是围栏式,这是典型的拔步床。这种床的体积一般比较庞大,构复杂,从外形看就像一个小屋。为达到室内宽敞明亮,其左右和后面安装的床围较矮所以说拔步床就像房子中又套了一个小房子。另外,拔步床又称为踏板床,这是因其地下铺板而得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月洞式三进拔步床。</p> <p class="ql-block">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的是上床的门户。根据立柱的多少,分为四柱架子床、六柱架子床等。架子床看似“弱不禁风”的家具并不娇气,它的结构非常稳定,错落有致的榫卯结构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非常完善,可以说是中式家具中的成熟产品,使用多年也不会出现松动等现象;其次,用在架子床上的材料多数都是珍贵木材,硬度较高,一般外力是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的。</p> <p class="ql-block">赛龙卡是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龙神或水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关于龙舟的古老传说有很多,最流行的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文化的传承。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河的赛龙舟活动起源何时,现已无从稽考。</p><p class="ql-block">但是, 从这两条保存完好的百年龙舟推算起的赛龙舟活动起码有一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万年禅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佛历1504年。由法华寺、松林寺演变而来。因宋太祖、宋太宗年幼曾随父亲逃难隐匿于此,后成就万世帝业。太祖皇帝时感当年避难险象环生、化险为夷必有佛祖保佑,遂在三河建造佛庙,供奉香火,亲题万年禅寺,寓意佛法千秋万世保护百姓。</p> <p class="ql-block">后几经战乱,屡毁屡建,现今的寺院建筑是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是九华山天台寺下院。</p> <p class="ql-block">万年塔</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始建于宋代,位于三河古镇南街、占地面积10余亩,寺内尚有庐江秀才留下的门联一幅及清代石碑遗迹,与三河的沧桑相映成辉。由于战火及年代久远屡建屡毁,2015年由方丈宏学大和尚筹资在原址重建,得以恢复原貌,现隶属千九华山天台下院万年禅寺,与三河诸多景点一起为游客及善男信女提供一个游玩和祈福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故居:典型的皖中徽派住宅,</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1900.12.8-1990.11.19)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三河大战风云馆</p><p class="ql-block">公元1858年11月,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率军包围进攻三河的湘军,在这里全歼了湘军悍将李续宾所部6000余人,史称“三河大捷”。此地即为战时三河太平军驻守遗址。如今,在此重建的三河大战风云馆,占地2200平方米,通过实物、史料、声光电等高科技的运用,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战史。</p> <p class="ql-block">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安徽是太平军西线的根据地,因而也是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十几年内双方军队反复攻夺,来如烈火,去若飙风,在安徽留下了众多战事记录。合肥及三河等周边地区更是太平军坚持到最后的战略据点。小小的三河古镇,因一场扭转乾坤的大战,在1858年那个深秋季节,竟汇聚了双方十几万大军。湘军精锐悍勇、攻城拔寨的得胜劲旅,太平军东西两线的驰援主力,短暂的十几天内齐集三河,还有联合捻军插至舒城阻断敌援的庐州守军 将帅士卒斗智斗勇,攻防野战血火交迸,无论是从江西一路打来的湘军大将李续宾、还是并肩千里驰援的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他们共同在疆场上把三河古镇永远地写进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1854年,太平军初占庐州城,继而占领三河,因三河无任何防御工事,太平军决议修筑城墙等防御措施,以此守备御敌。次年十月,太平天国春官又副丞相蓝成春驻军三河实地勘察,将三河北岸居民全部撤离修建城墙,长约一里横约半里,费时月余。而后又在三河城外修建砖垒九座。三河地处平原,无处开采石料,太平军所用石料多来自寺庙、民居。今三河镇医院和三河二中等处尚残存4段城墙遗迹。</p> <p class="ql-block">万年台,三河的“花戏楼”。台前立有两根高高的旗杆,旗杆上的“万”字符号本非文字,大唐时女皇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寓意在此演出的戏曲艺术能够万世流传。</p> <p class="ql-block">仙姑楼即中和祥旧址,位于三河古镇中街,距今已有百余年,基本保持原有的全貌,因常年香火侍奉,内有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牌,名声鹊起。</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根雕</p> <p class="ql-block">古西街是三河历史上最为繁华的街道。全长500多米,当年颇有名气的商家就有十多家。青石铺就的道路,青砖小瓦的民居和整齐划一的油漆门板,还有飞檐高翘的防火墙。透过这些皖中的徽派古建筑,我们可以穿越岁月的时空,回味久远的历史,回归久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制作牛皮糖,用上我12分的力!😂😂</p> <p class="ql-block">盐巷</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三河地外水陆要冲,经济繁荣,乃兵家必争之地,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在三河凭借城墙及有利地势,大败湘军,史称三河大捷,作为古战场的见证,三河古城墙遗存部分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二龙街 </p><p class="ql-block">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曾经过此街,并在此躲过了官兵的追捕,长大后两人做了皇帝,皇帝经过的这条街被称作二龙街</p> <p class="ql-block">二龙桥</p><p class="ql-block">依街而建的这座桥也因此取名二龙桥</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三河古镇</p> <p class="ql-block">游毕我们四人在同鑫宾馆旁的老牛饭荘聚餐,庆祝这次六省自助游的圆满结束。我的美篇也到此将告一段落。感谢旅友们22天的陪伴,非常开心能为大家今后的回忆带来帮助。相信在以后的旅途中我们又会不期而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