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镠(852-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从军后屡建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后又被唐、后梁朝廷相继封为越王、吴越王,公元907年受封为吴越国王,辖两浙“一军十三州”之地。卒谥武肃,世称“武肃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氏家规由“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武肃王八训”是武肃王钱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亲自订立。家训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上承祖祢之泽,下广子孙之传”,体现了“金书铁券”的免死牌下的严格家教。钱镠辞世前又作十条“遗训”晓谕子孙。而《钱氏家训》,传为忠懿王钱弘俶总结钱镠“起居录”所作,经后人不断完善,成为一部饱含修身处世智慧的治家宝典。《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钱氏家族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传家宝。公元932年,钱镠以81岁的高龄安然辞世。他留下十条“遗训”,对其精心创立的“家训”作了最后的强调和补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是由于切身体会到爷爷“家训”的重要性,钱镠的孙子忠懿王钱弘俶对其进行了认真整理和补充,重新编定了《钱氏家训》。它以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念为框架,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体系上更加完备和详实,此后便成为钱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无价宝典和精神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的家训局限在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只是站在家族的层面,而《钱氏家训》则是站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层面,体现了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从“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的人格修养,到“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社会担当,以及“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的治国理念,共同构建起《钱氏家训》的价值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镠父子开创吴越国,连续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为国王,成为王族。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这个家族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宋朝以来,钱氏后人中载入史册的数以千计。钱惟演、钱易为代表的宋初钱氏文人群体第一次亮相在中原文坛,便得到苏东坡等大家称赞。钱惟演二十多岁时与杨亿开创西昆体诗风,影响宋朝文坛数十年,钱昆、钱藻、钱惟济等人同样闪耀诗坛,风流一时。宋朝皇帝称 “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朝钱福在殿试中名列第一,任翰林院编修,钱士开同样在其后万历年间的殿试中名列第一,任东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钱谦益也是万历年间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官至礼部侍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钱名世是康熙年间一甲进士,后人翰林院试讲,钱大昕是乾隆年间进士,在训诂学所长,多有创见成果。清乾隆帝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时御赐“清芬世守”匾额。此外,清朝的藏书家钱曾、学者钱仪吉、钱塘,书画家钱沣、钱佔、钱杜、钱松、钱陈群等等都是钱氏后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西学一度兴盛于前,钱氏后人中顶级学者就有一百多人,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还有水利学家钱正英、物理学家钱临照、力学家钱令希、经济学家钱俊瑞、环保专家钱易、生物学家钱致榕,国学大师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画家钱君匋,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原政协副主席钱昌照、原中联部部长钱李仁,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原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原轻工业部部长钱之光、原上海市副市长钱学中、军队某部上将钱树根、钱国梁等等。还有出生在美国的生物化学家钱永健,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在感叹钱氏后人中出现太多享誉盛名的杰出人才,更有“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的赞誉。因而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据说,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全家人都要在一起恭读钱氏家训,可见钱氏子孙对钱鏐家训的继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