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仲夏访函谷关

小小的栗子,大大的世界

<p class="ql-block">癸卯仲夏,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探访名胜古迹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要冲,修置于秦,故又称古函谷、秦函谷。</p> <p class="ql-block">骄阳下,我们兴致勃勃地穿越“道通古今”牌坊,瞻仰仙气蒸腾的老子塑像,抚摸灵石(老子著经石桌)以求好运,登临鸡鸣台在“人工鸡叫”中解读鸡鸣狗盗,拜访太初宫且虔诚膜拜老子…</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的风,将我们吹向2500多年前的周朝,吹至函谷关前的广场上,让我们见证了一位思想大师老子和一位年轻关令尹喜的密切交往,见证了一部煌煌巨著《道德经》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写在“道家之源”大门两边的对联,概括了《道德经》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老子在函谷关太初宫住时,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了简牍上,他先写了上篇《道经》,又写了下篇《德经》,全书分成81章,有5000多字,并为书取名为《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上善若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德经》中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箴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试心石</p> <p class="ql-block">心诚则灵哦😐我来试试哈</p> <p class="ql-block">古箭库</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神秘莫测的函谷关,一股看不见、呼啸而至的山风自东向西穿关而过,其穿透力比穿堂风有过之而无不及。气象万千,习习凉风铺面而来,凉爽之极!</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这条古道为当地唯一的东西通道,古道长约15公里,谷深50~70米,谷岸坡度40~80度,窄处仅有两三米宽。“车不并辕,马不并列”,人行其中如入函中,是其典型的真实写照。路口处,题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牌坊和“函关古道”的路碑等遗迹尚存。</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它东临绝涧,西据高原,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世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是我国历史上一处险峻的军事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小的函谷关,承载着这么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担负着“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重任,附加上这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真是不能小看了体积并不庞大的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函谷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秦朝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的一道天险,值得多次体验!</p> <p class="ql-block">小中见大,四两拨千斤。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因此,函谷关值得挖掘的东西远不止于军事重地,远不止于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津,还有老子出关,乃至在这里撰写《道德经》的故事,至今仍然发出强有力的历史回响,欢迎前来游览!!</p> <p class="ql-block">站在关楼,挺胸抬头向东望去,一面齐刷刷的像斧砍刀削似的绝壁挡住了视线,绝壁下边的弘农涧河若隐若现。传说那里是紫气东来的地方;转过身来向西远眺,一道呈大写V字形的山谷扑面而来,上面不远处是凌空飞架的连霍高速公路大桥,谷底是一条自东向西、从函谷关城楼下边穿过、蜿蜒曲折、一路西行的函谷古道。</p> <p class="ql-block">写完道德经后,老子谢绝尹喜的挽留,骑着青牛走出关去,孤独而潇洒地消失在历史深处……老子乘青牛西出函谷关,最终归隐在何处,一直是个谜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字摘自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之函谷关的风</p> <p class="ql-block">文创窗帘?</p> <p class="ql-block">通关文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