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流水线》观后感

·曹 六 六

<p class="ql-block">年少辍学打工者的生存,他们被流水线磨平了棱角,眼里失去了光芒。年少时,我们曾抱怨读书苦,若最终只是为了生存,那吃这些苦有什么意义。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读书和不读书,真的过得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该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来自贫困地区的九零后,如何在工厂流水线上挣扎谋生的故事。这些 18,19 岁的哥哥姐姐们,曾经都是朝气蓬勃的学生,但由于偷了学习的懒,最后被牢牢固定在枯燥的流水线上,被生活硬生生扯掉了翅膀。他们总想换工作期待更高的收入,但换来换去也就是换个工厂换条流水线而已。他们每天像机器人一样,不断重复着单一机械的动作,还时不时被划破手指鲜血直流。白天辛苦工作八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他们年轻稚气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没有学历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电子工厂主管说,20多岁的90后,已经成了工厂的主力,90后来到工厂有3种目的:第一种,是到工厂熬日子的人,第二种,是为了赚钱的人,第三种,是为了享乐的人。</p> <p class="ql-block">95年的杨鹏是第一种,他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20出头的年龄,初中毕业的他,已经满脸沧桑,尽显老态,他每天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半小时,工资在超过十小时的时间条件下只有5000元,杨鹏是修理工,一不小心就会被手上的工具割得鲜血淋滴,但他只是匆匆简单处理一下又去工作,下班的他经常累得连碗都端不住,就这样,当初那个志气昂扬的他眼里慢慢失去了光。</p> <p class="ql-block">杨玉金来到工厂的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家里盖房,她脸上总带着笑,但能看出她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做焊接的她,总是会被乱跳的焊点烫伤。她打算春节就老家,再也不回来了。记者问过完春节之后呢?她摇摇头:“还不知道,”说完便沉默地望向窗外,看起来心事重重。许久之后,她望向镜头笑了一下,掩盖了心事,而在记者问盖个房子要多少钱时,她崩不住了,难以自抑的泪如雨下,掩盖的心事和眼泪的内容他只有她自己知道。或件,是自己怎么努力,都攒不到那么多钱的不甘,或许,是离开工后,找不到其它工作让自己生活下去的迷茫。</p> <p class="ql-block">与杨玉金面临同样困境的申才全,他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离开工厂,做一个更轻松更能赚多点钱的工作,他计划着再干一年就离开,但离开后做什么,却一点打算也没有,他曾给自己买了一台迷你无人机,却只能在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里玩玩,空间太小,无人机常常飞不太高就会坠落,就像他的人生也被局限在这小小的空间里了。</p> <p class="ql-block">来自四川的毕子依林,他们就属于第三种,他们工作只为了享乐,他们觉得读书很无聊,读书很累,听老乡说这里好玩,他们便毅然决然地选择缀学来东莞打工.记者问读书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他的言语非常不屑:哪有来工厂好耍,他从不想未来,不想前途,或是“在工厂就能赚钱,赚钱就能耍”的思维局限了他们,他们从不关心工厂外的大好世界,别人在奋斗拼博求知不得的岁月,成了他肆意挥霍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流水线上超过一半的都是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小学或初中学历,他们从不谈以后,因为虚无缥缈,提到梦想,他们会说,要做大老板,要做主管,要自己站自己打工,可学历不够,梦想又谈何容易?他们都觉得学习太苦了,可直到经历过社会生活的毒打才发现,原来读书比打工容易,学习意味着一切,总有人,在读书时出来打工,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每一个觉得学习苦的人,都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活的辛苦,不止是身体的累,而是当你面对现实无能为力,无法选择的心理劳累。</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你在读书时没有受过的苦,生活会一点一点地还给你,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正如茨威格写的那句名言:“命运馈赠的所有礼物,其实在暗中早已标好了价格。”所有你虚度的时光,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曾以为,读书是世界上最苦的事,后来才发现,再苦,也苦不过生活。</p>